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

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

ID:1063790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_第1页
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_第2页
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论文【摘要】介绍李立新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认为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要始终顾及脾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脾胃理论儿科疾病中医药疗法李立新李立新教授是吉林省著名儿科专家,他在继承王烈等多位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一系列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案,其灵活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就是其一。吾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老师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小儿为纯阳之体,心肝有余,而脾肾常不足,因此小儿疾病常常伤及脾胃。特别是现

2、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多是独生子女,多加溺爱,饮食失调,常常损及脾胃,更易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则水谷生化乏源,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则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染病,而疾病的治疗更是动辄使用抗生素,恶性循环使疾病缠绵难愈,这些均造成了患儿的脾胃功能严重伤害。因此从脾胃论治儿科疾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全云:“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也。”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就诊量的一半以上,是严重伤害小儿健康的主要原因。常见病有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

3、哮喘等。对于一般的发热性感冒,老师强调不能单纯以寒治热,因为苦寒清热的药物往往对脾胃有一定的损伤,而常见的西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类对消化系统也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所以常常在用辛凉解表药的同时,使用一些升发胃气的药物(藿香、薄荷等),或配以调护脾胃的药物(佛手、苏叶等),脾胃之气生发,才能使正气有能力抗邪外出,并可固表,使邪不易再次犯内。对于以咳嗽为主症的肺部疾患,老师使用的中药不仅要着力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更要在治法上突出脾胃的重要性。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同时,如果单纯地化痰止咳,而不调

4、整脾胃运化功能,则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咳嗽的症状,更不能避免今后咳喘的发生,因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儿科还有一类咳嗽为食咳,病因与饮食过多伤及脾胃有关。中药在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健脾除湿、益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痰生成的问题,也解决生化之源的问题。老师治疗咳喘有一基础方:紫苏子、地龙、前胡、白前、半夏、瓜蒌、紫菀、款冬花、白屈菜、佛手、陈皮、杏仁、茯苓。该方在止咳化痰的基础上,不忘调整脾胃,临床疗效确切。案例1孙某,女,7岁,咳嗽反复发作4年,加重10d就诊。素有食积。症见:咳嗽,痰质稀,咳时胸

5、痛,不发热。病后食欲不减,大便2d未行,小便清,曾用泻肺汤、二陈汤、麻杏石甘汤等加减治疗,咳嗽反复。查体:神乏,面色苍白,唇干红,心音钝,肺可闻及少许中水泡音,舌质淡,苔白厚,脉沉数。辨为食积咳嗽,治以健脾消积泻肺为主,佐以化瘀、理气、祛痰。拟方:紫苏子10g、地龙8g、前胡10g、白前10g、半夏10g、瓜蒌15g、白屈菜10g、佛手15g、冬瓜子10g、杏仁3g、莱菔子10g,桃仁3g。用药4d不咳,8d咳嗽未见反复。继以健脾扶正之剂,佐以消积化痰,服药半月而愈。按:该患儿咳嗽反复发作4年,证属食积脾

6、虚,仅清肺化痰不能尽愈,故给予止咳化痰同时,配合健脾消积,标本兼治,消除宿根而愈。方中白屈菜具有止咳、平喘、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咳喘具有很好疗效。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厌食与食积、疳积往往相兼存在。老师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不吃强喂。老师的治疗思想是调节脾胃的阴阳平衡,阴虚厌食用石斛、玉竹;阳虚厌食用白术、茯苓、太子参等,辅以健脾运食。如果食积化热,则辅以清热,按照母病及子的道理,主要清肺热,肺热不清则必发咳病。小儿体质素虚,长期饮食不节则腹泻难

7、愈,此时应鼓舞脾胃阳气,适时加以补肾,先天与后天相互促进,脾气健运则肾有所养,肾气充裕则脾有所依。这样小儿的脾肾常不足则能得到适当纠正,体质得以改善。老师常以石菖蒲、郁金、桑白皮、地骨皮、茯苓、苍术、白芍、甘草、鸡内金、佛手、麦芽、太子参、石斛为基础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泄泻配用金樱子、车前子、诃子;便秘加莱菔子、枳实、火麻仁、当归;汗多加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手足心热配金银花、连翘等。案例2李某,男,2岁。患儿1年来厌食,久治不愈。诊前8d因感冒而厌食加重,每日仅食牛奶,大便稀,小便清。查体:神乏、体瘦

8、、面色苍白、唇淡;心、肺、腹未见异常;舌质淡、舌苔少、脉沉缓。辨为厌食,由脾胃不足、气虚不纳失运所致。治用养胃健脾,佐用进食之法。拟方:石菖蒲5g、郁金5g、茯苓8g、苍术5g、白芍5g、鸡内金5g、佛手5g、麦芽5g、太子参5g、石斛5g。服药6d,食量增加,继续巩固治疗6d,12d后体质量渐增,能食。按:该患儿厌食证属虚型,脾气虚兼有胃阴不足,因此李老师以鸡内金、佛手、麦芽、太子参、茯苓等健脾益气消食,石斛滋阴开食,苍术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