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

ID:1064518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_第1页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_第2页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_第3页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_第4页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的论文内容摘要】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内,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货车撞倒,先后被两辆车的轮胎碾压4次重伤。在随后的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无一人施以援手。最终,一位拾荒者看到并施救。时至15日,南方卫视《今日一线》拍摄了交通部门的监控录像并在节目中播出。之后,这则消息迅速在网络以及各大平面媒体广泛报道传播,不断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笔者重新审视此事件的始末,多角度进行深刻反思。  【关键词】小悦悦事件网络传播价值观公信力身心健康    一、“小悦悦事件”的网络传播学角度分析  自上个

2、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互联网迅速普及,因其制造、传播信息成本低廉,覆盖面广,效果良好,已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的“新大字报”。学者阂大洪曾言:网友言论的活跃程度己达到空前状态,国内、国际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舆论总是针对有争论性的问题而发,无争论又无倾向性的问题就不可能成为舆论。[1]舆论的评价性,即方向性或倾向性是舆论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特征属性。  “小悦悦事件”的相关信息及进展在网络各大论坛上被纷纷转载,网民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对18名路人进行道德谴责与社会黑暗面的言论

3、铺天盖地的席卷整个网络,加之社会媒体对此事的大肆报道,做好事反不得好报的效应逐渐被放大,不仅加重了人们的道德压力,也让更多民众对社会失去信心。  当然,微博以及各大社区论坛信息快速传播、及时广播与转发,使这起事件迅速广为人知,成为全民热点话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医务部门、社会各界民众都送上温暖的关怀。与此同时,监控录像对于18名路人的曝光以及网友的“人肉”,也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也受到相应的良心谴责与道德的审判。  鲁迅曾说:中国就是看客多。笔者认为这与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decentralizedrespo

4、nsibilityeffect)不谋而合。当一个人遇到他人处于紧急情境时,若只有他自己可为事者提供帮助,那么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给予帮助。因为,如果见死不救会产生强烈罪恶感、内疚感即很高的心理代价。但是,如果多人在场,那么施救责任就由多人分担,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甚至某些旁观者连自己的那份责任都意识不到,何谈施救行为。这就必然导致集体冷漠局面。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同样发生过类似事件。所以在网络矛头齐对“社会”的同时,我们更应当从个人道德价值观与诚信观入手,进行深刻反思。  二、“小悦悦事件”对我国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冲击与

5、反思  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价值主体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而在价值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每一个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和群体,其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必然是多维、多向、多层次并且立体化的。[2]  自我意识基于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存在。黑格尔认为,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产生符合这样的标准:它从现代世界中被抽取出来,同时又引导人们去认识现代世界。也就是说,它同样也适用于批判自身内部发生了分裂的现代。[3]  小悦悦走了。我们在扼腕叹息后,冷静的进行思考,或许18名路人并不是出于对伤者痛苦的漠视而离开,而是一种怕惹祸上身的想法占据了人们的心理。农夫与蛇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6、并愈发脍炙人口。为什么是好心,却没人相信,甚至被判定为歹意。我们优秀的民族遗产流失了,现在的中国似乎已经进入道德沦丧时代,似乎是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件发生后不久,“撑腰体”爆红网络。原版为大学校长版:**校长说“你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替你赔偿!”。后来,延伸到各个职业领域。比如,农民版、警察版、工人版等;也有各大城市版,比如,武汉市民、北京市民、上海市民等等。当然,网络也少不了恶搞版,比如哈利波特版、剩男剩女版等。  基于此,笔者认为:首先,“撑腰体”

7、继“咆哮体”爆红网络,预示了人们从对于事件的愤怒和暴躁情绪中跳出,开始尝试反思,寻找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道德信任的希望。这给大学生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有真正意义的实践课。其次,德国著名现象学哲学家马克斯·舍勒说: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有两种:爱与恨。或许,我们应在人之常情之中学会宽恕、原谅,明白世间辗转,理解各自难为,不应持续在对肇事者与旁观者的谩骂中度日,首要应当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身行为,从个人角度进行剖析,树立好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这才是改善社会整体大环境的最根本的方法。将每个人对于诚信道德的那份坚守联合在

8、一起,就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光明时代的到来。  三、“小悦悦事件”对我国司法机关的公信力问题的警示  网络在极大拓展人们的交互空间、为人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