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

ID:10657623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_第1页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_第2页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圣经》中习语的阐释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圣经》 习语 认知解读 概念隐喻理论  论文摘要: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和评价了lakoffjohnson(1908)的概念隐喻理以及《圣经》习语的特点,回顾了学者对《圣经》习语的阐释,进而论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语的理解所起的作用。之后,通过对习语“saltoftheearth,lightofthe.johnson在1980年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书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

2、实,我们人类的概念体系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此书,我们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另一个概念,于是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表述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它提出“源域”、“目的域”、“恒定性”和“映射”等概念。这些概念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讨论隐喻性语言现象时共同使用的术语并构成一个特定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所作出的一些发现和这个框架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之中,这些领域涉及语言学研究、文学评论、音乐理论、宗教探究、计算机科学、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的

3、语言学家开始对传统的有关英语习语的观点不断提出质疑,纷纷从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英语习语的形式、意义、句法功能,以及与隐喻、转喻的关系等。许多习语、诗歌甚至是篇章都可以被看成是隐喻,来满足人们“用一种迥然不同领域的经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需求(任绍曾)。与此同时,西方将《圣经》作为文学所进行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不少学者也将《圣经》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对象。宗教因其无形性的关系和状态,其语言常常建立在意向图式上。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物质世界的抽象观念的方式,常常易于在宗教语言中被使用。《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文化遗

4、产,它不仅为文学提供了大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而且给语言注入了充足的血液,英语习语就是如此,了解这些习语的由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英语中的习语为数不少来源于《圣经》,如:appleoftheeye(掌上明珠),goodsamaritan(乐善好施者),judah’skiss(口蜜腹剑),saltoftheearth,lightofthe,源于希腊文中idiom和idiomatikos,原意指“特殊”或“特殊的”。习语是指某民族或某国家之语言或方言(thelanguageordialectofapeople

5、orcountry)。习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俚语和歇后语。习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语言里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的反复使用而形成的形式固定、比喻深刻的短语,是不容任意而为的、随意更改的,它生动地反映了某民族或国家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及宗教信仰等民族心理因素。英国专栏作家约翰·欧·伦敦说:“习语就像小精灵用语言来恶作剧,拜托一切传统格式,自鸣得意。如果没有习语,就没有生动的思想交流。”英语中的习语多数源于宗教和古希腊神话。由于《圣经》中的故事广为流传,形成了大量的习语。

6、贯穿于《旧约》至《新约》始终,习语随处可见。  《圣经》中的习语具有以下这些特点。首先,习语来源和表现形式各式各样,它主要是通过采取类比的手法,借用一定具体的自然事物或人类活动来阐述抽象的宗教意义。它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通俗而生动形象地描绘人情世态,具有“世俗现实性”。习语描述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人名、地名、动物名及日常事物来描述。例如有,人名:adam’sapple(喉结),ason(极其智慧),moses’rod(愤怒的杖),raisecain(暴跳如雷),benjamin’smess(最大的份额);地名:gardenof

7、eden(伊甸园);动物名:lionintheisaphraseeaningcannotbedeterminedbytheliteraldefinitionofthephraseitself,butrefersinsteadtoafigurativemeaningthatisknoonuse.inlinguistics,idiomsareedtobefiguresofspeechthatcontradicttheprincipleofpositionality;hop;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中两个概念域映射的观点(l

8、akoffjohnson,1980)。    我们先来看隐喻解释机制。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中,隐喻被认为是把一个概念域(源域)的结构直接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lakoffjohnson,1980,johnson,1987,turner,1987,lakoffturn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