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

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

ID:10713024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_第1页
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_第2页
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的论文【摘要】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学的快速发展,满足农业科学研究和现代农业企业对农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研究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试验性改革,提出农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以建立农学本科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03-02中国论文联盟    认真学习和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农

2、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对复合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创新,探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措施;通过实践,改进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和社会经济的功能。传统农科专业改革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农学专业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需求。农业专家指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5.8亿吨,到2008年,中国粮食虽然已经连续5年丰收,其总产量才达到5.285亿吨,还有5000多万吨的缺口。在耕地不断减少的前提下,保障粮食等农

3、产品的有效供给,只能依靠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因而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中国农业院校目前历史包袱沉重,科研成果以公益性为主,贫困大学生比例较高,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不够,农业院校数量日渐减少,招生在全国高校招生的比例也在降低,生源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农业院校占农业科技创新的半壁江山,是农业基础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主渠道。特别是中国现阶段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动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需要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投身到农业,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十年来,学习农科专业的大学在校生,总数从11万名增长到33万名,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国大学生总量

4、增加了5.5倍,农业院校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的比例,从3.1%降到2.9%。中国农业院校数量也在减少,目前全国只有29所独立的农业院校,8个省份已没有独立的农业院校。浙江、上海、重庆等地的13所农业院校已并入综合性大学。虽然并入后生源质量有所提高,但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认为其招生规模和发展空间已大大缩小。  一传统专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突出的问题  1.学生生源成分过于复杂,不适应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向被认为是冷门的农学专业,由于纷繁复杂的原因导致在高校录取的时候年年历经考验。学农苦、干农累、从事农没有出息的思想始终影响着中国大多数莘莘学子、父母和老师,主

5、客观的大环境直接决定着农学专业是被人遗弃的婴儿。从我院近3年的数据统计来看,超过一本重点录取线且志愿填报农学专业的人数比例仅仅占总人数的15%左右,降分和专业调剂的人数占到总人数比例的68%左右,还有大概8%左右的招生计划往往因为招不到合适的考生而被迫取消。在录取的高考生群体中,高中阶段“3+x”(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因为术科的不同给即将到来的大学课程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及格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就是学物理的,对化学、生物等不懂;学化学的,对物理、生物不懂;学生物的、对物理、化学不懂。  2.知识结构过于传统,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学专业人才培养

6、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被显露出来,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与外向性农业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加入wto,全国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外向型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1月~10月,广东省的农产品累计出口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整体形势稳定。外向型农业已经成为挖掘农业内在生产力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农学、贸易学、企业管理学、农产品标准化和外语等多重知识背景的复合性人才。传统农学专业由于专业性太强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就更加显

7、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因此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改善农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已势在必行。  3.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不适应农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准。农业科学是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领域。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培养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两个层面的人才,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历史责任。而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科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