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ID:10719660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1页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2页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3页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4页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成为ACS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做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对H-FABP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关键词】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症 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急、危、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2、sTEMI),这三种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均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只是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1],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变性、甚至坏死。众所周知,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永久细胞,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早诊断显得格外重要。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出现继发病理改变时,患者往往有胸痛。快速识别出ACS从而进入快速治疗通道,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早期识别缺血性胸痛并进行危险评估,对其诊断治疗,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型脂肪酸结

3、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与心肌损伤有较好的相关性,能较早的反映心肌细胞损伤,血浆H-FABP浓度水平的高低可以准确反映心肌损伤程度。本文对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综述如下。1h-FABP生物学特性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的低分子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000-15000),是Ockner等人在1972年研究发现的,因为它与脂肪酸有着高度的亲和力所以被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它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多种细胞,目前已发现的F

4、ABP包括心肌型(H)、小肠型(I)、肝脏型(L)、脂肪细胞型(A)、脑细胞型(B)、肾脏型(K)、骨骼肌型(S)、牛皮癣相关型(PA)及表皮型(E)等九种类型。FABP虽有9型,但它们的三级结构确很相似,都有两个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H-FABP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胞质中,约占心脏全部可溶性蛋白质的4%-8%,其骨骼肌中含量只占心肌的1/4,肾脏中只占心肌1/20,其它的组织中含量可忽略不计。H-FABP与心肌细胞内长链脂肪酸以及脂酰辅酶A的疏水部分相结合,将其从细胞质膜向线粒体运输,在线粒体外膜上的酯酰辅酶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酯酰辅酶A,进入线粒

5、体后参加β-氧化,最终氧化分解生成ATP,为心肌收缩提供能量[2]。近年来国内外的广泛研究,人们对它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其检测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免疫层析法(ICA)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日本学者I患者症状不典型,约50%的ACS患者无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因此心脏标志物的检测在ACS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对那些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的患者,心肌标志物成为诊断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理想的心脏标志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可重复性、检测时间短、个体差异小、实用性好,能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目前常用检测项目CtnI和CK

6、-MB因其敏感性不够理想使ACS早期诊断比较困难[4]。自从1988年开始推荐H-FABP做为ACS的早期诊断指标后,许多研究很快肯定了这个推荐。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H-FABP能作为理想的新型心肌标志物,对于心肌损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H-FABP则克服了Mb(肌红蛋白)、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CTNI(肌钙蛋白I)等传统的心脏标志物的缺点,对于ACS早期诊断既有敏感性又有特异性,它在心肌细胞受损后0~3h内就可以释放并进入血液,6~8h达高峰,24h可恢复正常。近年来,有关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早期诊

7、断中有重要意义的报道发表了不少,其心肌含量丰富、分子量小、组织特异性高、释放入血快、尿液排泄快等本身的特点使它成为ACS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因而,许多研究者对H-FABP和其它心肌生化标记物作了研究和比较。在ACS尤其是AMI早期,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需动用脂肪酸提供能量,导致心肌细胞内H-FABP大量增加。其血浆浓度在AMI发病0-3h开始升高,8h左右达高峰,12-24h恢复正常,其出现早、达峰时间短,下降快。Liyan等[6]对CTNI正常的ACS患者,将H-FABP用于早期诊断,结果示其具有更好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表明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肌标

8、志物相比,H-FABP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Figiel等[7]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