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ID:10721939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_第1页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_第2页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_第3页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_第4页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摘要从总体上看,尽管有着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国外大多数学者都能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采取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因而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加上他们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和西方媒体的影响,因而有些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分析和把握上,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关注国外学者对这一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freelirAmin)在题为《毛主义有什么贡献?》6一文中认为,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和欧洲为中心的,它和当时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同的线性历史观,即所有的社会将

2、不得不先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然后才追求社会主义。所以,要提出超越资本主义而走向社会主义的全球战略,不得不先弄清楚世界体系的中心和边缘之间的斗争关系。在他看来,只有毛泽东最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给边缘国家所带来的危机,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上所作出的种种不同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是基于中心国家和边缘国家情况的强烈对比这一认识之上的。他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苏联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的《论十大关系》开始,中国就开始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正是这些成功的探索为1980年后中国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当中国在新的资本主义全球

3、化险恶环境中实行开放政策时,没有遭遇苏联向西方开放所带来的崩溃。因此,中国发展道路的意义在今天仍然极其重要。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在《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7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所说的“第三条道路”是指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共生的相互关系,那么中国2000年以来一直在走它自己的“第三条”道路。在他看来,中国的“第三条道路”是一种完整的哲学,把既激励又控制市场的具体方法与一种源于统治者、官员和老百姓道德体系的深刻思想结合在了一起。当这个道德体系运转良好的时候,政府解决那些市场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非意识形态行为就完善了这一哲学基础。彼得·诺

4、兰指出,现在欧洲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并有着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相比之下,中国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美国,大部分的人口又都是贫穷的农民或不熟练的农民工,仍处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国际资本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并且占国家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因而经济日益具有“依附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既不可能把自己孤立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的体系之外,也不可能重新回到毛泽东时代。体制的生存必然要求把市场当作发展进程的仆人,而不是当作它的主人。但是,他认为,不管在生态、社会还是国际关系上,盎格鲁—撒克逊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都没有为可持续的全球发展提供任何希望。因此,中国存在许多深

5、刻的社会经济挑战,其中每一项挑战都需要对市场进行创造性的、非意识形态的国家干预,以解决许多市场不能独自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正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探索自己的‘第三条道路’”。在他看来,如果中国希望今天的制度生存下去,那么它就必须自信地利用自己和其他国家优秀的历史传统,采取“没有选择的选择”来重建社会凝聚力的伦理基础,即让全球市场经济之“蛇”与中国古、近代历史的“刺猬”联姻,从而提供一条走向稳定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前进之路。同时,中国可能提供一座灯塔,作为对美国主导的全球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冲动的一种替代选择,将促进全球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彼得·诺兰认为,

6、探索“第三条道路”不仅是中国的十字路口,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十字路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适用“第三条道路”这个名词,在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看来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既有助于培育竞争的市场,又有助于培育社会合作。他认为,最好的社会类型是在竞争的市场、富有活力的公民社会和有效的政府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市场有太大的影响,就会带来不平等和过度的商业化;如果政府影响过大,就可能造成专制主义;如果市民社会过于强大,则会造成社会分裂而引起冲突。因此,“对于我来说,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各层次上都需要它们之间的平衡”。在他看来,中国人应当

7、环顾世界,找出在实践中什么是最好的案例,在进入市场经济的同时,不要忘了有市场经济就有市场社会,而市场社会有自己的局限性。这就要求中国应对许多发展中的不平衡,例如贫富分化和环境问题,解决“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能使人们在面对这些损害时达到和解”。同时,“必须为人们提供社会保障,为人们进行社会投资”8。4.一种介于计划经济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F以及F以及odernChina),《当代中国》(TheJournalofContemporaryChina)等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