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

ID:10729852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7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_第1页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_第2页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_第3页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_第4页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伦理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yBentham)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从“趋乐避苦”的心理事实推导“功利原则”的做法,同时也成为英美分析性语言哲学的伦理学原则的出发点,其“自然主义谬误”批判在西方元伦理学领域也最早掀起了“是”与“应当”(或者“事实”与“价值”)的激烈争辩。  对于摩尔的论断,哈贝马斯作出了自己的评判。其认为,摩尔在论述评价性谓词摘要: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既源自语言哲学,又超出语言哲学。

2、之所以要超出语言哲学,乃是因为以摩尔为代表的伦理直觉主义、以史蒂文森为代表的情感主义和以黑尔为代表的规定主义都基于各自的前提走向了道德怀疑主义,或者说,都对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哈贝马斯要从理论上论证或者捍卫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就势必要对伦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与规定主义各自的主张作出检视与批判。其对话伦理学也正是通过一改语言哲学把实践性道德理由排除在真理理由范围之外的做法,从而得以突破语言哲学所囿于的经验主义怀疑论框架。  关键词: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语言哲学道德理论;批判  1009-3060(2010)03-0018-08    哈贝马

3、斯(JtirgenHabermas)的“对话伦理学"(dieDiskursethik,discourseethics),既源自语言哲学,又超出语言哲学。说它源自语言哲学,是因为对话伦理学本身就是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以后萌生而出的一种新的伦理样态。即有着深厚的语言哲学背景。说它超出语言哲学,乃是因为对话伦理学一改语言哲学把实践性道德理由排除在真理理由范围之外的做法,突破了语言哲学所囿于的经验主义的怀疑论框架。  而之所以说语言哲学在道德理由上难以迈出经验主义的怀疑论的框架,是因为固守经验主义传统的语言哲学在道德理由上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把规范性命题(或者价值命

4、题、价值判断、评价性陈述、价值陈述)是否有真假性的理由与验证描述性命题(或者事实命题、事实判断、描述性陈述、事实陈述)的真假理由等而论之,以至于以摩尔(G.E.Moore)为代表的伦理直觉主义(intuitionism)、以史蒂文森(C.L.Stevenson)为代表的情感主义(emotivism)和以黑尔(RichardM.Hare)为代表的规定主义(prescriptivism)都基于各自的前提走向了道德怀疑主义,或者说,都对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哈贝马斯要从理论上论证或者捍卫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就势必要对伦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与规定主义

5、各自的主张作出检视与批判。    一、对以摩尔为代表的“伦理直觉主义”的批判    众所周知,1903年摩尔《伦理学原理》(Principiaethica)一书的发表,标志着元伦理学(meta-eth-ics)的兴起。与传统规范伦理学(normativeethics)迥异的是,元伦理学并不致力于揭示隐藏于道德实践背后的一般的道德原则,并以这种方式来对人们解决实际道德理由的过程施加潜在的影响,而是试图解释道德话语的作用,处理道德命题的作用分析,探究道德事实与道德知识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追问道德判断的真实性或错误性。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揭示了“事实命题”(factst

6、atement)和“价值命题”(valuestatement)的差异:前者是有关事态的描述,这类命题是依其与事态的实际相符与否来判定其真假值,而后者则是有关行为的评量,由于这类命题并不陈述事实,故而其真假值也就缺乏判断的标准。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或者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描述性陈述和评价性陈述、事实陈述和价值陈述)的区分,如果溯其端倪,无疑可追溯至休谟(DavidHume)所做的“实然”和“应然”、“是”和“应当”的二分。在休谟看来,任何命题不外乎呈现为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是”或“不是”为系词的命题,另一种则是以“应当”或“不应当”为系词的命题,从前一种命题推

7、不出后一种命题,换言之,从“是”推不出“应当”,这一著名的表述也被黑尔称之为“休谟法则”。基于此,休谟认为,传统的道德理论和现实世界的存在样态二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混淆,因为,道德理论的“应然命题”(oughtstatements)绝不可化约为事实的“实然命题”(isstatements),而这种将“应然”(“应当”)的层面化归为“实然”(“是”)的层面的做法也就势必会产生一种混淆,这种混淆用摩尔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主义的谬误"(naturalisticfallacy)。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首创了“自然主义的谬误”一词,并呈扬了“善”这一伦理学概念“不可分

8、析”(unanalyz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