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ID:10739000

大小:17.4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手动起来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论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简单的小棒,神奇的作用案例一:《11-20各数的认识》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甚至只有两岁的儿童对数字已经有许多的了解。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

2、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这10根就

3、是一个整体。案例二:《厘米的认识》在学习《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时,要给学生每人准备1根1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接着让学生用1厘米的小棒测量1根3厘米长的小棒的长度,学生觉得用小棒量太麻烦了。于是,他们想到了把小棒粘在一起的好办法。这时我告诉他们其实尺子就是这样形成的。我觉得让孩子经历人们因需要不断发明、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情感。案例三:《除法竖式》在学习15÷3的除法竖式时,学生受加、减、乘法竖式的影响,除法竖式往往会写成这个样子:15÷35于是我让学生利用小棒亲自进行分一分的活动:把15根小棒平均

4、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5根,正好分完了。这时,我写出正确的除法竖式让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学生发现正确的写法能清楚的看出哪些是要分的,哪些是已经分的,能更好的体现出分的过程。接着结合分小棒的过程来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关于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教材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说明,我尝试按被除数、除号、除数、等于号、商的顺序来书写,这种书写过程与横式书写顺序一样,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把除号里面的被除数和外面的除数位置搞错。案例四:《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所以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时,我让一组

5、的小朋友(5男3女)分男女两排站在讲台上,要想让别人看出男女生谁多,他们最好怎样站,引出一一对应的比较;为了更好的看出男生多几人,你有什么好办法,这时一生到前面把男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女生同样多的,一部分是比女生多的;接着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一个人,也可以用一小段来表示一个人,呈现出线段图雏形,并让学生指一指哪部分是同样多的,哪部分是多出来的,最后再把男、女生分别抽象成一条线段。经历这个过程后,学生不仅对这类问题理解的非常透彻,而且掌握了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案例五:《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利用实物去演示操作,可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

6、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基础上学习的。上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小棒:(1)2cm、3cm、4cm(2)2cm、3cm、5cm,学生在搭建三角形时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2cm、3cm、5cm组成不了三角形,2cm、3cm、4cm却能组成三角形。从而激发了学生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兴趣。案例六:聪明小屋有人说:“手指尖出智慧”。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具在他们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班学生必备学具是小棒,不仅在学习新课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理解问题也很有帮助。举

7、例:问题一:一堆草莓。小文: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小明:3个3个地分,最后余几个?因为此题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小文的这堆草莓有几个6和1个3,所以可以让学生先任意摆几个6和一个3。接着让学生按小明的方法来分,他们会发现无论几个6和1个3,最后都没有剩余。再拓展为小明2个2个的分,会怎样?问题二:25人租船游玩,每条船限乘7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让学生利用小棒亲自分一分,学生发现七人一条船,安排3条船后,还剩4个人不能上船,所以要再增加一条船的道理。其实,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除了学生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们”。教师要跳出成人的思维定势,蹲下身子让学生用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