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

ID:1077510

大小:12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07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_第1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_第2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_第3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_第4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作者简介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儒家辨证法研究》等等。提问: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点?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文

2、本研习1、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看法?在阐述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无形的。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部分中,文化传统也就是民族精神对现实的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民族趋向的关系,都比传统文化重要得多。基于此,作者也就用较多的篇幅

3、来论述这个问题。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者各有什么特征?传统文化——时代性(应运而生)、民族性(影响)文化传统——惰性[问题探讨]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易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保守的一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有

4、意义的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统就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文章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中指出:“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请结合当前被人们褒贬不一的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歌曲,超级女声……作一分析。——①当前流行的东西被人接受.肯定有其合理的东西。②新事物的产生往往很幼稚,肯定有其不成熟的地方。③新事物的产生与传统的东西产生矛盾是合理的。④我们不能盲目“追风”,因为流行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它不一定适合于你。小结: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

5、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作业:课后第四题任选一组图片,写出自己的感受。第一组: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作为文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南朝北,建筑形式——屋脊、抢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第二组: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庭院里,一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静淑的少女也变得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第三组: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方式,

6、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赞颂了亲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体育运动,不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为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它有现代科技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外来文明的冲击力。理清思路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全文

7、是总分总结构。理清思路第三部分(第8—13段)分四层: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第三层(11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