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

ID:10792905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_第1页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_第2页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_第3页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_第4页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以儒学为主流或主导的兼容道、释、墨、法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合系统中,道家思想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子系统。道家浸润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中,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内涵,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柔弱不争的处世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质。同时,道家思想与西方自然主义思想也存在着某种暗合与神似之处,但又超越了西方理性分析的思

2、维方式。道家思想看重求异性或发散性思维模式,要求摆脱经验知识的约束,注重自知和独见,培养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力性,重视个体人格的塑造,这就与儒墨教育在内涵上相异,在过程上相逆。鉴于此,本文试图挖掘先秦道家哲学中的教育精髓,在反思当前幼儿教育弊端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应循道,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借鉴。  一、道法自然: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道是道家哲学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道是关于宇宙本体、事物规律和认识本质的根据。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3、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可见,自发生成的道不仅蕴涵着宇宙本体运动的总原理,而且以其超感觉性和实存性,展现出潜实在的质朴。道家秉持天人合一观,将天、地、人等世间万物都和谐归于道中,所以人与自然或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都是超越的,体现出自然主义的基本精神。道既是天地的根源之始,又是万物的生成之母;既是超越于万物之上的无,又是内在于万物之中的有;天地万物就在道又无又有的生成作用之中生生不息。总之,在道家思想体系中,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又是人类生

4、存秩序的普遍规律。道存在天地万物之间,无处不在。天之道,不争而善圣,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天X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73章)既然道是世界的本源,那又如何存在呢?道家明确指出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自己使它这样,这不仅仅指自然界,也指的是一种存在方式,更是指规律和规则。自然是与他然、物然、人然相对应的概念,所以他无为、物无为、人也无为,从而自然与无为又是高度一致的。无本身就是一种作用、一种力量,而且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力量。由于人、地、天最终皆法于道,所以讲自然无为,也可以分析为天地之道自然无为,

5、人之道也自然无为。顺乎自然是指按照时势和事物的本性,不强行要求。无为而治中的无也只顺乎自然而不加妄为,强为之意。道创生万物,但并不是直接生产万物,而是赋予万物予生生不息的原理,万物便是依靠这个原理而生的。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探讨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往往从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道家也不例外。道家创始人老子虽未明确提出关于人性的理论,但是他认为人性应该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始终保持一种纯真自然、质朴无华的素朴状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55章)。然而,随着人涉世渐深,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贪婪多欲,将人性

6、中的淳厚、纯朴的德性丧失殆尽。因此,道家哲学认为教育应使人复归婴儿时的淳朴精神境界,找回失落的美德,恢复到原始的质朴之性,即返璞归真。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老子》第49章)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性论,道家反对人为的教育,强调自然人性。  从这种自然人性论出发,道家主张教育应当尊重个性自然、自由地发展,返朴归真是道的起点与终点。但一般人总以圣智、仁义、巧利为追求的东西,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后天人为施加的教育违反自然人性,是对自然人性的压抑、扭曲和戕害。可见,相对

7、于儒家强调对于人文理序的重建,道家则是在解构人文主义所带来的问题,并以回归到自然纯真的本我为主要追求目标,所以道家是以解构来消解生命的种种负担。道家强调的是教育的超功利性,看重的是教育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促进作用,教育是一种生命的生长,是一种自我觉知的向上提升,不断学习的历程。  幼儿教育理应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这是幼儿教育之道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受我国古代读书、识字教育观念和苏联知识技能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我国幼儿教育中,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出现了过于看重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幼儿通

8、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关注幼儿的将来而漠视幼儿的现在。在这种价值取向导引下,幼儿教育日益功利化。孩子常常无法决定要学什么,老师、父母或许在无意中成为强迫孩子实现大人梦想的推手。他们希望孩子照着自己的理想标准发展,导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24章)。教师者如果自我欲望在作怪,其实会遮蔽儿童,使之不明、不彰;教育者如果对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反而可能导致无功、不长。道家倡导的道法自然的教育目的论,强调自然是针对他然而发,是没有人为造作的自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