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

ID:23106409

大小:6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04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_第1页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_第2页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_第3页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_第4页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内容摘要:中国古代道家所追求的道的涵义、入道的方式以及道的价值旨趣与近代梁启超在铸造国民人格时的内容、方法等在理论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从现实社会途径、价值目标方面来说二者之道又有着本质区别,这显示出二者思想的传承与分化。关键词:道家道梁启超无我无为论文下载作者简介:王佥崇(1975-),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从事中国哲学、文化哲学研究。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学与中国近代文化形态研究(10BZX039);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多元文化的价值对话与社

2、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尤重于人生问题,探讨人与社会,寻求做人道理,春秋战国之际的道家哲学,虽以道为轴心观念而展开哲学论证,然其宗旨亦是以人生为坐标建构理想人格。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内容摘要:中国古代道家所追求的道的涵义、入道的方式以及道的价值旨趣与近代梁启超在铸造国民人格时的内容、方法等在理论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从现实社会途径、价值目标方面来说二者之道又有着本质区别,这显示出二者思想的传承与分化。关键词:道家道梁启超无我无为论文下载作者简介:王佥崇(1975-),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

3、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从事中国哲学、文化哲学研究。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学与中国近代文化形态研究(10BZX039);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多元文化的价值对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尤重于人生问题,探讨人与社会,寻求做人道理,春秋战国之际的道家哲学,虽以道为轴心观念而展开哲学论证,然其宗旨亦是以人生为坐标建构理想人格。  道家之“道”与梁启超的理想人格之“道”内容摘要:中国古代道家所追求的道的涵义、入道的方式以及道的价值旨趣与近代梁启超在铸造国民人格时的内容、方法等在理论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从现实社会途径、价值目标方面来说二者之道又

4、有着本质区别,这显示出二者思想的传承与分化。关键词:道家道梁启超无我无为论文下载作者简介:王佥崇(1975-),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从事中国哲学、文化哲学研究。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学与中国近代文化形态研究(10BZX039);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多元文化的价值对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尤重于人生问题,探讨人与社会,寻求做人道理,春秋战国之际的道家哲学,虽以道为轴心观念而展开哲学论证,然其宗旨亦是以人生为坐标建构理想人格。据考证,道的初始含义就是人所行走的道路。

5、随着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逐渐以道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自然法则,《老子》追求的理想品格是尊道、道法自然乃至清静无为。老子的自然法则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天为,是不假外力、顺其天性的生存状态,老子认为人为即是伪,是人造而反自然的现象。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在老子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是宇宙万有的产物,人应该服从于天道,天道的本性如何,人的本性就该如何,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本性,人亦效法。庄子也说道之所在,圣人尊之。(《庄子渔父篇》)天道是利而不害、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理想人格便相应的是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处无为之

6、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为人生设立了一个最高标准,以静制动、对抗一切作为,提倡无为。总体来看,作为老子哲学范畴核心观念的道是本体,它是以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为依据,从人存在的文化总体显现性上确立道的形而上学概念,体现出人学本体论倾向。梁启超是儒家学说里面的今文经学思想代表者,他以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倒袁等政治行动把古今儒家的政治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当梁启超对政治活动失望厌烦之后,便开始反思失败及国家现状的原因,于是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把问题解决方法从政学为主变为以新民为首,他认为新民的第一任务是建构新型人格。而新型人格要由中西古今的各种优秀、合乎时势的伦理构成。在这些伦理思想中,

7、梁启超倡导的人格修养之道与道家的修身养性之道的内容、方法等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有着本质、空间、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一、老子与梁启超人格之道的内容比较梁启超以新的人格教化之道,一改中国近代的言技与言政,而只是言教,只讲如何教化国民,如老子一样,也体现出人本主义倾向。(一)老子与梁启超的人格蓝图框架按照老子的看法,宇宙万有由道所生,万有的特征就是道之德,道之德就是宇宙之德,因此他认为,道的特性如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的基本特性,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