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

ID:10805042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_第1页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_第2页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_第3页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_第4页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内容提要】如果能够证明初次供述涉嫌用非法手段获取,此后在合法的讯问程序下作出若干份相似的再次供述是否应当排除,是非法证据排除必须解决的问题。排除重复供述的标准在于非法行为与重复供述的联系密切程度,应当运用五步排除法权衡。【关键词】重复供述非法证据讯问笔录毒树之果刑法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什么是非法取得的供述却存在疑问。

2、如果在获得供述的过程中,涉嫌使用了非法手段,显然可以认为该供述系非法取得而排除。但是,非法手段间接影响下获取的重复供述是否应当排除,是我国司法解释尚未明确而又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1]质言之,如果初次供述涉嫌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此后在合法的讯问程序下作出若干份相同或相似的再次供述是否应当排除,这就是所谓的重复供述排除问题,也有学者称之为重复自白、二次供述问题。该问题的内涵可做如下界定:(1)如果初次或再次口供未认罪,则不属于重复供述,也不发生非法证据排除问题。(2)不能把重复供述理解为再次供述系重复初次供述内容。虽然再次供述会重复

3、初次供述的部分内容,但多数情形下,侦查机关在再次讯问时往往会在前次非法讯问的基础上,固定、完善供述,再次供述的内容往往大于初次供述,甚至可能与初次供述内容完全不一样,比如佘祥林冤案中,佘祥林被刑讯逼供后的不一样的有罪供述多达4种、杀人动机有5种。此时,非如学者所主张如果不一致,则二次口供中不同的部分可以不排除,[2]因为问题的实质在于非法行为与再次供述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内容的重复与否,即使再次供述的内容超越了或者改变了初次供述的内容,仍属于重复供述问题。(3)非法证据排除视野下的重复供述排除问题,系基于取证手段非法而排除,要求非法行为达到

4、排除初次供述的程度,并非基于传闻排除理由中因不可靠性、不可质证而排除。(4)由于我国不排除庭前供述笔录的证据效力,重复供述主要表现为笔录形式,但也可表现为其他形式,比如,在侦查机关控制下亲笔书写的供述笔录、对讯问的录音录像、当庭供述等。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侦查机关都会在非法取证后,重复对被追诉人讯问,形成多份供述笔录,在冤案中更是如此。例如,赵作海冤案中在公安环节有9次供述笔录,检察机关的批捕部门和起诉部门在提审时也会制作供述笔录。因此,既有公安机关制作的多次重复供述,也有检察机关制作的重复供述,甚至有审判阶段法官的提审笔录。可以毫不夸

5、张地说,不解决重复供述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根本无法正确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解释。对于重复供述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学界与实务界对此存在较大的争议。理论界多主张借鉴美国的毒树之果理论排除,代表观点如杨宇冠教授认为:第一次通过刑讯逼供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后来在没有采取非法方法的情况下,口供还是一样的,这很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恐惧心理导致,这就是毒树之果,也应排除。[3]实务界的一位全国检察理论专家在其博客中质疑道:嫌疑人在受到刑讯逼供下作的有罪供述,与后来在没有受到刑讯逼供下作的有罪供述,后者并非前者的派生证据,不适用

6、毒树之果规则。[4]刑讯逼供获得供述后,再取得了其他有罪证据,此后,嫌疑人见无法抵赖,自愿选择认罪,该有罪供述是无需排除的。有专家认为:鉴于《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并未对合法取得的重复的自愿性口供的采用作出禁止性规定,为避免放纵犯罪,对于严重犯罪原则上应当承认重复口供的证明能力,但应对重复口供的取得进行严格的制度规范,以消除刑讯逼供可能存在的影响。[5]这种观点在实务界非常普遍。此外,我国法律对于非法言词证据采取的是绝对排除的规则,没有赋予裁判者自由裁量权。然而,重复供述笔录的单次取证过程并无违法,重复供述并非直接受到非法取证行为的影响,之间

7、的联系是间接的,是否采取绝对排除的原则,排除应当采取何种判断标准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二、排除重复供述的价值权衡  一般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在于,非法取得的证据可能虚假、侵犯了被讯问人的人权、出于抑制非法侦查的需要等。那么,是否建立针对重复供述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应当审视重复供述形成过程中上述价值是否受到损害。排除重复供述的理由:(1)重复供述可能虚假,妨碍事实真相的发现。非法证据排除主要依据之一在于非法证据可能虚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往往给被讯问人自愿供述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会改变被讯问人对事实的如实陈

8、述,使供述不具备基本的可靠性。如果排除初次非法供述基于其可能虚假,则重复供述因为其与初次供述在内容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或者受到非法取证的间接有力影响,同样存在虚假的可能,自然也应当排除。(2)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