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

ID:10812542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8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_第1页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_第2页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_第3页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_第4页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类似的作文篇一:外仿《白杨礼赞》6、7段吴润外仿《白杨礼赞》第6、7自然段仁和中学93班吴润万年青我们学校有很多万年青,也许有很多人认为那只是一株株一排排的万年青,对于我来说,它并不是那么简单。难道你没有联想到,它是我们前面的学长学姐们亲手所种的吗?难道你没有联想到,它是一批一批新同学来到这个学校,又一批一批从这里毕业出去,走向社会的吗?难道你不知道它对这个学校熟悉吗?它这么坚强,是我们平凡的人可以做到的吗?我们有很多人却不惜一切去采摘。仔细一想,我们应该去学习,学它那样的坚强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篇二:白杨礼赞课例分析《白杨礼赞》教学反思实验二中李巧平《白杨礼赞》是一篇传统的

2、篇目,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其中,上一堂活而实的课,应该是本堂课追求的目标。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整体感知----手法运用----语言赏析整体感知这个环节我采用了主设计法:(1)作者礼赞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不平凡)(2)文中那些地方直接写到了不平凡?(1468)我们一起来朗诵这些段落。(3)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4)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还赞美了人)赞美了那些人?(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民族精神和意志)(5)这种通过事物来写人的方法就叫象征。手法运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我们以前所学过的文章中,那些是通过写事物来写人的?(现代

3、文古诗词文等)(2)你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运用“使我想起了,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写一段话吗?(3)作者为了赞美白杨树的神美而采用了预扬先抑的手法?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一段文字来赞美黑板擦吗?语言赏析这一过程我是这样操作的:(1)选择你认为运用的非常好的词,并作简要分析。(2)列举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全班同学予以讨论。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亮点:一、主问题的设计使整体感知一气呵成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体感知,教师们也因此而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整体感知。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性的方式。这其中的原因既与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短有一定的关系,又与教师的风格和文章体裁内容等密不可分。但是就

4、本文而言,设计有效的主问题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之所以说比较好,因为问题的设计还是有点请学生入瓮之嫌。“礼赞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线索:“不平凡”;“树的不平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使学生走进文本之中,从而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之所以认为白杨树不平凡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不平凡,这样从而完成对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文本后一部分的阅读之中;然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写作手法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二、预扬先抑手法的学习效果喜人设计本环节之前,我并没有事先设计一个写作话题。只是因为在刚刚结束的片断练习中,

5、我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去写得,所以再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学生可能有点疲倦,于是我决定选一个话题,既让学生快速进入片断练习,又使学生相互之间有比较。学生动笔写得过程中,我穿梭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的更好,许多同学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确实有所提高。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学生的这种成功感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学生的发言确实很精彩,教师的点评镶嵌于其中,让学生确实有收获。当小组代表的发言接近尾声时,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基本上都松懈了,因为片断的高潮基本上已经过去。但今天郑莹这一组的发言确让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鼓气了掌声。郑莹因为是一个女孩,她发言的声音相当小

6、,当她读完本小组的杰作后,全班同学都没有听清楚,这时这个女孩显得很腼腆,也相当不好意思,于是我叫她再读一篇,可是全班同学依旧没有听清楚,这时我把她所写的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了一遍,顿时,所有的同学鸦雀无声,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于是我再次朗诵了一遍:“它不能像玫瑰那样留芳香于人间,却能留清白于教室”。全班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的两个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往往能将整个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的任何科目而言,所肩负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更重。篇三:作文开头中考满分名家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近几年的考场作文和平时训练中,涌现了许多

7、绝妙的开头,现略加归纳。1、引名句,起点高远。(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