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

ID:10813041

大小:6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_第1页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_第2页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_第3页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_第4页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犯罪人的再社会化论文.freelelser认为:“再社会化是指一个人早年学习不完全或面对某种新环境不适应而重新学习价值、角色和行为方式,亦即在生活每一阶段中吸收新的角色、价值或知识的过程。”而美国著名的社会学教授戴维波诺普(DavidPopenoe)在其《社会学》中将再社会化定义为:“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7(P185)学者的定义虽然存在分歧,但是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旧价值观的抛弃与新价值观学习、吸纳的这一动态过程。对于面临再社会化的犯罪人来说,这种转变是从监狱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转变,是从特殊群体到正常群体的转变。为了重返社会,犯罪人需要以一种新的价值观与人生

2、观来重塑自己的人生。社会学学者Goodman将再社会化分为两类,即自愿的再社会化(VoluntaryResocialization)与非自愿的再社会化(InvoluntaryResocialization)。自愿的再社会化是个体旨在以新认同取代既有认同,或者以新的价值与行为模式取代旧的价值与行为;非自愿的再社会化是个体与过去完全隔离,并对个体的日常活动施以相当的控制。很明显,犯罪人的再社会化主要是一种自愿的再社会化,需要犯罪人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重新认识并采纳一种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接收新的生活方式和参加新的社会生活。因此,犯罪人,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再社会化人的主

3、观态度与积极性是其再社会化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最难以控制与把握的因素。二、犯罪人再社会化存在的困难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人难以实现再社会化是与刑法、刑事体制未能合理的为犯罪人重返社会创造一定的条件紧密相连的。综合主观与客观上阻碍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因素,笔者认为,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即犯罪人自身、社会成员的偏见与刑事司法体制的缺陷。(一)从犯罪人的角度犯罪人在监狱经过改造后以某种特定的身份重返社会,但是由于自己的这种特殊身份与经历,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增加了其再社会化的难度。主观上,犯罪人在回归社会时,通常会认为自己为“刑余之身”,认为自己被打上了“罪恶”的烙印,而且在长时间被桎梏在高墙

4、之内,对这种生活的适应甚至会让他们对高墙产生依赖。犯罪人主观上的自卑与再社会化的主动性的丧失,阻碍了他们再社会化的信心与热情。而在客观上,犯罪人在经历了“与世隔绝”的改造后,逐渐的远离了社会。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他们的理念愈发落后,而在当代,这种趋势愈发突出。犯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他们出狱后很难成为其在社会上立足的有力保障,无法跟上社会变化的节奏。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中的成员不能在社会中为自己准确定位,又加上心理上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他们再次迷失自我,走上再犯的道路。因此,客观存在的差距也是犯罪人再社会化的一大羁绊。犯罪人作为再社会化的主体,是再社会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是

5、一种主动的再社会化,主观上的能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客观上存在的种种对犯罪人不利的趋势则是再社会化主体所很难改变的事实。如果这两方面的困难不能通过对犯罪人主观上的引导以及客观上对不利趋势的抑制,从而合理、有效的解决,再社会化将很难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也不能达到。(二)从社会成员的角度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进步的社会,在当前社会的某些领域正悄然发生着“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身份”仍然在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拥有特殊身份的“再社会化人”会遭到社会成员有意或者无意的冷落。社会成员对于这一部分社会成员往往是排斥的、提防的,一是基于对他们曾经的罪过不耻与厌恶,二是基于对他们人身危险

6、性的惧怕与防备。社会成员的“有色眼镜”或“自我保护”降低了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的偏见会减少犯罪人的就业机会,也会让犯罪人感受不到社会的包容与温暖。犯罪人在这种冷漠的氛围中回归社会,无法得到一种平等的待遇,因为其身份,丧失了许多重归社会和立足社会的机会。而且因为客观上文化知识与技能的落后,使他们无论从财产上还是人身上,都无法达到再社会化的要求。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的确是与社会成员对待他们的态度紧密相连的。(三)从刑事司法体制的角度上述两个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困难都并非是单纯法制所能直接改善的问题,而刑事司法体制本身的问题,则是可以通过司法制度的改良而缓解甚至是消除的。因此,分析刑事

7、司法体制中所存在的不足,对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来说,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1.自由刑本身的缺陷是导致再社会化进程困难的根本原因陈兴良教授认为自由刑存在的缺点主要包括:感染性、封闭性、盲从性、过剩性与不足性。8(P696-698)其中感染性与盲从性是中国监狱制度现存较为突出的疾痼,而自由刑的封闭性与过剩性则是再社会化现存困难中的根源所在。自由刑将犯罪人与社会隔离,无法得知社会的发展趋势,这种封闭不仅会使其闭塞,更严重的是,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