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经典例题[1]

双曲线经典例题[1]

ID:10829164

大小:1.0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双曲线经典例题[1]_第1页
双曲线经典例题[1]_第2页
双曲线经典例题[1]_第3页
双曲线经典例题[1]_第4页
双曲线经典例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曲线经典例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习题精选精讲【例1】若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F1,F2,P是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则

2、PF1

3、·

4、PF2

5、的值是()A.B.C.D.【解析】椭圆的长半轴为双曲线的实半轴为,故选A.【评注】严格区分椭圆与双曲线的第一定义,是破解本题的关键.【例2】已知双曲线与点M(5,3),F为右焦点,若双曲线上有一点P,使最小,则P点的坐标为【分析】待求式中的是什么?是双曲线离心率的倒数.由此可知,解本题须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解析】双曲线的右焦点F(6,0),离心率右准线为.作于N,交双曲线右支于P,连FP,则.此时为最小.在中,令,得取.所求P点的坐标为.(2)渐近线——双曲线与直线相约

6、天涯对于二次曲线,渐近线为双曲线所独有.双曲线的许多特性围绕着渐近线而展开.双曲线的左、右两支都无限接近其渐近线而又不能与其相交,这一特有的几何性质不仅很好地界定了双曲线的范围.由于处理直线问题比处理曲线问题容易得多,所以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有关解题之中.【例3】过点(1,3)且渐近线为的双曲线方程是【解析】设所求双曲线为点(1,3)代入:.代入(1):即为所求.【评注】在双曲线中,令即为其渐近线.根据这一点,可以简洁地设待求双曲线为,而无须考虑其实、虚轴的位置.-7--7-习题精选精讲(3)共轭双曲线——虚、实易位的孪生弟兄将双曲线的实、虚轴互易,所得双曲线方程为:.这两个

7、双曲线就是互相共轭的双曲线.它们有相同的焦距而焦点的位置不同;它们又有共同的渐近线而为渐近线所界定的范围不一样;它们的许多奇妙性质在解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4】两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证明:=1.【证明】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4)等轴双曲线——和谐对称与圆同美实、虚轴相等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等轴双曲线的对称性可以与圆为伴.【例5】设CD是等轴双曲线的平行于实轴的任一弦,求证它的两端点与实轴任一顶点的连线成直角.【证明】如图设等轴双曲线方程为,直线CD:y=m.代入(1):.故有:.取双曲线右顶点.那么:.即∠CBD=90°.同理可证:∠CAD=90°

8、.●通法特法妙法(1)方程法——为解析几何正名解析法的指导思想是函数方程思想,其主要手段是列、解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例6】如图,和分别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和是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与该双曲线左支的两个交点,且△是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7--7-习题精选精讲【解析1】设AB交x轴于M,并设双曲线半焦距为c,∵△是等边三角形,∴点代入双曲线方程:.化简得:.(∵e>1,∴及舍去)故选D.【解析2】连AF1,则△AF1F2为直角三角形,且斜边F1F2之长为2c.令由直角三角形性质知:.∵.∵e﹥1,∴取.选D.【评注】即使是解析法解题,也须

9、不失时机地引入几何手段.(2)转换法——为解题化归立意【例7】直线过双曲线的右焦点,斜率k=2.若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分别在左右两支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范围是()A.e>B.1【分析】就题论题的去解这道题,确实难以下手,那就考虑转换吧.其一,直线和双曲线的两支都有交点不好掌握,但是和两条渐近线都有交点却很好掌握.其二,因为已知直线的斜率为2,所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中,倾斜角为钝角的渐近线肯定与之相交,只须考虑倾斜角为锐角的渐近线也与之相交.故有如下妙解.【解析】如图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双曲线渐近线的倾斜角为β.显然。当β>α时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

10、分别在左右两支上.由.∵双曲线中,故取e>.选D.(3)几何法——使数形结合带上灵性【例8】设为双曲线上的一点,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则-7--7-习题精选精讲的面积为()A.B.C.D.【解析】双曲线的实、虚半轴和半焦距分别是:.设;于是,故知△PF1F2是直角三角形,∠F1PF2=90°.∴.选B.【评注】解题中发现△PF1F2是直角三角形,是事前不曾想到的吧?可是,这一美妙的结果不是每个考生都能临场发现的.将最美的结果隐藏在解题过程之中以鉴别考生的思维能力,这正是命题人的高明之处.(4)设而不求——与借舟弃舟同理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设而不求.请看下例

11、:【例9】双曲线的一弦中点为(2,1),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B.C.D.【解析】设弦的两端分别为.则有:.∵弦中点为(2,1),∴.故直线的斜率.则所求直线方程为:,故选C.“设而不求”具体含义是:在解题中我们希望得到某种结果而必须经过某个步骤,只要有可能,可以用虚设代替而不必真地去求它.但是,“设而不求”的手段应当慎用.不问条件是否成熟就滥用,也会出漏子.请看:【例10】在双曲线上,是否存在被点M(1,1)平分的弦?如果存在,求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果不问情由地利用“设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