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

ID:1083982

大小:223.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1-07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_第1页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_第2页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_第3页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_第4页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谷梁传》一、古代语言文化思想的多元性与艺术相通:“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记·乐记》与政治教化相通:“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与思想感情相通:“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

2、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宋·朱熹与世界观相通:“圣贤之首充乎中,著乎外,形乎言,不求其成文而文生焉者也。”——明·宋濂“心乎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荀子·正名》与人性相通:“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北齐·刘昼“铅黛所以饰貌,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性情。”——梁·刘勰“凡骨峭者音清,骨劲者音越,骨弱者音痹,骨傲者音细,骨粗者音豪,骨秀者音冽。声音出于风格间矣。——明·陆时雍二、言(象)意论“言”,本义为言辞、概念,可引申为艺术语言;“意”,本指思想感情,可引申为

3、审美感受。言与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在先秦即已受到哲学家的普遍关注。墨家、儒家对“言”能达“意”持肯定态度。《墨子·经说上》云:“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认为通过一定的“言”可以了解和把握一定的“意”。《论语·卫灵公》:“辞,达而己矣”,宋代司马光解释道:“‘辞达而己矣’,明其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也”。道家庄子对“言”能否达“意”持怀疑态度。《庄子·天道篇》:“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明确肯定了“言”不能达“意”,意之所随的“道”,不可言传,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4、名!”“言”不可以达“意”,但人们又怎样把握言语交际的要领呢?道家提出了“得意忘言”之说。《庄子·外物篇》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如同“得鱼而忘筌”一样,“言”只是得意的手段,而非“意”本身。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易传·系辞上》又提出了新的见解:“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不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易传》先承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又肯定“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言虽不足以尽意,而是通过立象来尽意,补救言之不足。什么是象?“夫象,

5、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简言之,就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尽圣人之意,在意的显现方面,更便于抒发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不可穷尽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家们对“言”与“意”之辩发生了浓厚兴趣,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言尽意论”著名代表是欧阳建,专门写有《言尽意论》一文,其基本观点是“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然则名之于物,无施着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进一步阐述了“名”、“实”一体的关系:“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苟其不二,则言无不尽

6、矣。”他进一步解释:“古今务于正名,圣贤不能去言,其故何也?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因此,从社会言语表达的确定性方面,鲜明了表达了“言”能达“意”,“言”也必须达意的思想。二是“言不尽意”论最早提出“言不尽意论”的是荀彧。《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说他“独好言道。常以为子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彧兄俣难曰:‘《易》亦云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言,则微言胡为不可得而闻见哉?’彧答曰:‘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

7、,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及当时能言者不能屈也。”三是“得意忘言论”王弼是最著名的玄学家,他主张“言不尽意”。他认为“道”不可言,不可名。他在注释《周易》中,以庄子的“得意忘言”、“言不尽意”来解释言、象、意之间的关系。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王弼肯定“言”是来表达“象”的,“象”是来尽“意”的,承认言、象有尽意的作用。这也就承认了语言的表达功

8、能,承认了语言是能够表达思想意识的。但他又进一步说:“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只要得象,就可以忘言,只要得意,就可以忘象,因为言、象只不过是得意的工具,只要得意,就达到了目的,就可以把工具抛开。如果不忘言、忘象,仅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