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

ID:10849758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_第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_第2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_第3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毕业数学读题过程是指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读题时需要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分析,读懂题目要求和含义.但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才刚刚起步,不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所以对于表述数量关系的语言或图表的理解不够.事实表明,学生解题时的许多错误往往不是因为对这方面知识没有掌握,而是因为儿童的数学阅读能力较弱所引发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具体情境采用不同的策略,有效发展儿童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培养“发现型”读题能力

2、——读出“变化”,避开惯性思维的陷阱读题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很重要.在练习时,一些学生题目没看完或是看完了不假思索就动笔写答案.读题时不仔细,..毕业读完后不思考,光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这样的后果是出现思维定势,产生低级错误.案例一: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2米,第二次用去1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题,做对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很多学生列出了2+1=3(米),10-3=7(米)这样的算式.感慨之余,对部分做错的学生进行了问询:请问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思考的?生1:这种类型的题目以前做过,都是先求用去多少,再求剩下多少,我看完已知条件以为

3、这道题也是如此,就没有再看下去.生2:我没想清楚“短了多少米”是什么意思.生3:我以为题目给出“10米”这个条件就是要用上去的.反思与策略:本次采访暴露了学生的读题心理.一方面,思维的惯性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印象,错误的数量关系式却已形成,思维定势的干扰使很多凭经验做事的学生轻易选择了错误,让一些不求甚解的学生落入“圈套”.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还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这就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及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求“这根绳子短

4、了多少米”就是求“第一次和第二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这样由浅入深地去理解“短”这个字的含义,就不用担心“10米”这个多余条件的干扰.教师及时补充学生知识结构中缺少的环节,让学生轻松越过思维障碍,为学生的读题打开绿色通道.二、培养“整合型”读题能力——读出“关联”,形成整体建构的意义低年级学生在读题时往往进行的是“标签式”阅读,只注重几个有“代表性”词语,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套用解题模式,而不会去思考情境中问题的数学意义,不会分析具体的数量关系.案例二:图书室又买来9本书,现在有65本.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图书?一些学生列出65+9的算式,究其原因:教材上出

5、现过很多求“原来”的练习题.例如:器材室借走23个篮球后还剩45个,器材室原来有多少个篮球?这里的“原有”是总数,求总数用“借走的”加“还剩的”,运用加法来计算.所以部分学生看到本题中“原有”这一标签,就不再思考题目的数量关系,直接选择了加法.反思与策略: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习了一种类型的问题后进行概括和总结,这对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是很有帮助的.但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理解问题往往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布鲁纳说过: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题时,应该更注重意义的理解,又增加9本后

6、才有65本,所以原来比65本少9本,应该是65-9=56(本).数学读题不应是机械化套用的过程,而应成为意义化思考、思维提升的过程.三、培养“动感型”读题能力——读出“路径”,进行动手操作的尝试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很多数学题目是抽象的,学生光用眼睛看,缺乏必要的思维支撑,凭空想象很难有效解决问题.案例三:用七巧板中③号、④号、⑤号图形可以拼成()图形.(如图1)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三角形题目出示后很多学生面露难色,经过一番思考后,大家都写下了答案.大部分答案是A和C,学生觉得移动一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翻转一个三角形拼成平

7、行四边形都是较容易看出的,但对于拼成三角形有困难;一部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把B也选了进去;只有一部分学生选出了A、C、D这一完整答案.在选择的过程中个别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已经拿出了七巧板.反思与策略:读题不仅需要视觉的参与,有时还需要脑与手的有机结合.皮亚杰曾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学生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这一活动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对于有关图形特征的感知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富有个性地尝试和探索.案例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情境体验,从学生自觉拿出七巧板,可以看出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如果教师在学生读题时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拿

8、出七巧板拼一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更直观地审视结果,相信学生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