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

ID:10859935

大小:8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_第1页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_第2页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_第3页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_第4页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厦门市禾山中学陈文斌林明好温鹭鹏贺勇胜六中张丽杰、郭虹梅;厦门市前埔中学王继伟郑艺力廖晓玲五中陈韧勤、孙素卿;一、课题名称:《体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改革之研究》二、研究背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当前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困惑第一线老师的一大障碍。传统的体育评价模式,由于受到体育学科特点和竞技体育的影响,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技能进行考核,运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定量评价和终结评价。这种只重定量评价,忽略定性评价;只重绝对评价,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评价方法,只重单

2、方面的成绩,却忽略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身心健康、协作创新、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但片面,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相适应,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提出一定的评价改革建议和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在厦门市禾山中学的水平四学生中进行实验性实施后,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选择了我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体育课改基地校与一般实验校;一级达标校与普通学校、城市学校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进行更深入的实验、论证与研究,以便取得更大的信度、效度和研究价值。三、研究对象

3、:厦门市禾山中学、六中、五中、前埔中学2003级初中新生462人(实验班227人,对照班235人)。四、研究人员:1、课题主持人——陈文斌、张丽杰、王继伟、陈韧勤;2、实验人员:禾山中学——陈文斌、林明好、温鹭鹏、贺勇胜;六中——张丽杰、郭虹梅;五中——陈韧勤、孙素卿;前埔中学——王继伟、郑艺力、廖晓玲。五、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两年跟踪实验。2、实验的分组:(1)实验组:227人(5个教学班),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09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评价理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简称新评价方案),对

4、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运动技能、运动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评价。(2)对照组:235人(5个教学班),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13人。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3、实验测试指标:(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2)机能:肺活量。10(3)身体素质:50M(速度),800M(女)、1000M(男)(耐力)立定跳远(弹跳),握力(男)、仰卧起坐(女)(力量),坐位体前屈(柔韧)。(4)情感、态度、价值观、适应社会等评价内容。4.实验施加因素: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该方案由“成长记录表”和“评价表”,构成两表合一的评价体系,每生一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身体形

5、态、身体机能、体能、运动技能的测试和按“评价表”内容进行多次的评价,具体方法参照如下:(1)成长记录表:着实对学生的可测性项目: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运动技能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的日期与成绩,记载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便于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都能直观的了解该生(子女)的成长和进步情况,舍去传统以同样的“评分标准”对不同的学生打分,克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定量,不重定性;只重体能技能,不重全面性评价的弊端。(2)评价表:着实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待人处事、参与与协作、思维与创新、体能与技能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均值、小结、综合评价等部分,其中“均值”是对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分值进行平均,即“均值”=(自评分+组评分+师评分)÷3。“小结”一栏则是对该项内容的多次评价进行小结,即“小结”分=(第一次均值+第二次均值+……n次均值)÷n。“综合评价”则是对学期、学年、学段评价的整合,即“学期综合评价”成绩=各“小结”栏分数之和并计入“初一上或初一下”栏中;“学年综合评价”成绩为上、下学期成绩的均数;“学段”成绩为三个学年成绩的均数。(3)自我评价: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主观评价,从评价中了解自己,解剖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便于

7、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不断的进步。(4)小组评价(同学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同学互评。从互评中,增进了解与合作,促进交往与监督,体现评价的客观性。(5)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的互评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以肯定成绩为主,要看到学生进步的一面,鼓励学生不断进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教师的评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6)综合评价等级参考:综合评价可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设为百分制或等级制。优(85-100):能积极参加一切体育活动,善于合作、团结同

8、学、关心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