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

ID:10869130

大小:2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_第1页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_第2页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_第3页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_第4页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以环境信息公开促进节能减排ToPromoteEnergyConservationthroughEnvironmentaIInformationDisclosure文,图/马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353.5229t.6l235.68}lT6.T6}llT.8_58.2一一02004……20…………06…2001"……2000…一2009例IⅣ麦■_『】炎■一V鲞_IlI●v2009年长江水系水质状况"十一五"规划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列入了节能减排目标.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与多处拉

2、闸限电突击完成节能指标的状况不同,减排的目标似乎已经"唾手可得".按照环保部门的统计,截止~J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累计下降9.66%,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累计下降13.14%,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胜利在望.当我们把这一减排成果放到一封面故事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它无疑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十一五"开篇的2006年,中国第一任环保局局长曲格平曾坦言:25年间,我们的环境指标从来没有完成过.而那一年两项减排物的排放量恰恰不降反升,引发各届对达成减排目标的疑虑.但国务院领导严令目标不可动摇,环保

3、部门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新的污染治理设施,同时提出创新的减排统计方法,终于迫使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双双进入下行通道问题及挑战排放量的下降,使得监测河流断面的COD浓度和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均有所降低,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样的改善,距离公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即使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全国依然有一半左右的河流污染较为严重,依然有1/3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健康标准.出现这样的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十一五"提出的减排目标仅为COD和二氧化硫两项,而

4、中国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还受到多种污染物的影响,比如水污染物中的氨氮,总磷,石油类物质以及大气污染37{W0RLDENVIRONMENT封面故事■■■—囝嘲物中的氮氧化物等.根据统计,氨氮等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有限,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在增长,这导致酸雨由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和硝酸的混合型,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因此打了折扣.面对挑战,环境主管部门已经着手制定对策.环保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将主要污染物由COD和二氧化硫两项扩大到四项,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控制指标,同时更加突出结构

5、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这些措施无疑将有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但许多人担忧,这还不足以扭转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首先,减排考核指标扩大到四项,那四项之外的其它污染因子又该如何?从水污染因子来看,COD纳入减排考核,一些地方政府对氨氮污染的重视程度就打了折扣,造成许多河流氨氮污染严重.如今氨氮即将在"十二五"成为减排的重点,但其它污染物,如对富营养化贡献更显着的总磷,以及每年污染粮食达1200万吨的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等,一旦没有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减排考核,是不是也会被地方政府忽略呢?其次,中国的污染物排

6、放总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期.2010年2月环保部等三部门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其中2007年COD总排放量由之前公布的1381.8万吨,陡然升高~3028.96万吨,超过以往统计数据一倍以上.依据环境规划部门的研究,全国地表水COD的环境容量为740万吨.按照原先公布的CODa~放量,如果将2007年的水污染物排放量减半,就能降低到环境容量之下.而《普查公报》显示,38瑶nWORLDENVIRONMENT2007年实际排放的C0D是环境容量的四倍以上,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五年实现COD减排10%的速

7、度,要真正还清中国的江河,还需经过漫长等待.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十二五"规划中增加其它总量控制的指标呢?为什么不能将每一个污染因子的减排目标定得再高一些呢?这是因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必须认识到,"十一五"规划能够取得成功,是中央下定极大决心的结果.由于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被纳入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中,一些地区竟然为达成目标不惜采取任意拉闸限电的极端做法.今天GDP至上依然是许多地方政府的主导思想,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加上财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总量控制因子的增加和减排

8、目标的调高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新的替代路径要调和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就需要在政府指令与控制的方式之外,寻找推动减排的替代路径.根据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经济手段是可行的替代路径之一.经济手段即是通过经济激励方式来推动污染控制,其中既有提高资源能源价格,使其更准确地反映其价值的传统做法,也有排污权交易的新探索.应该说政府对采用经济手段推动减排有很强的意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