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

ID:1088377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_第1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_第2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_第3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_第4页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freelES、宽基础活模块、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课程模式。这些基于舶来品而建构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模式框架模糊,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模式的运行条件基于理想状况,与中等职业教育现实相差甚远,如“宽基础、活模块”模式,该模式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称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

2、技能方面的准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两年,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实现“宽基础”是很不现实的。2.“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在头脑中并不具备职业的概念。中等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的职业意识问题,让学生知道选择的专业将来是干什么的?到什么地方干?与什么人一起干?用什么工具干?怎样干?在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在职业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基于以上观念,笔者认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进校到预就业可分为五个阶段:(1)体验职业阶段,时

3、间1~2月。学生进校后,结合入学教育,德育课增加企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职业意识;专业课以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生产为主,让学生体验工人师傅的劳动和业余生活,接受企业教育,强化劳动成就感,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欲望。(2)认识工具阶段,时间4~5月。学生通过职业体验,有了自己的未来角色定位,对自己未来工作的特点、使用的劳动工具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专业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学生未来的生产工具。通过老师、师傅的精心指导,学生能够对工具的构造原理、工作原理、使用特点以及工具的保养与维

4、护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3)熟悉工具阶段,时间8~10月。学生通过了解工具的教育,将会形成使用工具的欲望。这一阶段,专业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用工具进行单项的加工训练。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反复实践,达到熟悉工具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技巧的目的。(4)制作作品阶段,时间2~3月。这一阶段,专业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会使用工具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工具加工生产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成就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前奏,学生只有树立自信,才能爱职敬业,才能养成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才能形成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5)

5、预职业生涯阶段,时间1年。预职业生涯阶段,称之为顶岗实习阶段,为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做准备。一般情况下,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就是学生就业的企业。“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达到“从学校到生涯”零距离。“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

6、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专业设置对培养人才类型与规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能否得到满足,能否保持稳定的来源,关键是看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因此,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必须进行社会调查,弄清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当地产业政策,搞清有哪些主要产业、哪些是支柱产业、哪些是新兴产业;同时要进行人力资源

7、调查,做好人才预测,弄清楚当地人才分布的现状与需求情况。(2)适应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就业导向为原则,坚持社会需求和技术需求相结合,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现状的变化,掌握由其变化而引起的人才结构的变化。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基础上,组织专业设置论证,即对所拟设置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和集中讨论,确保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满足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课程目标应突出岗位就业目标。课程目标设计要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

8、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4)课程内容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