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观念与实践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

ID:1093562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_第1页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_第2页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_第3页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_第4页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托邦:观念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乌托邦:观念与实践

2、第1 一部理论性著作能引人人胜,使人觉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笔优美,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实在不多见。最近读的英国肯特大学社会思想教授克利杉·库玛所著《近代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却正是这样的一部好书。此书厚厚五百多页,涉及宗教、哲学、历史、文学、政治与社会思想,旁征博引,取材极丰,然而条理清晰,论证严密,读来毫无芜杂冗赘之感,不仅使读者长益新知,而且启人心智,带我们去深入思考一些重大问题。此书一九八七年出版,面世之后立即得到普遍好评。有一家刊物(ThesisEleven)称颂这本书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说“有许多人会觉得,能写出这样的书,真可以死而无憾矣。”也许这话说得过头了些,但此

3、书的价值和吸引力,也由此可见一斑。库玛所谓乌托邦有严格定义,绝非一般对所谓美好世界空泛的幻想或追求。论者多以柏拉图《理想国》为乌托邦原型,但库玛坚持认为,乌托邦虽受希腊古典与基督教传统影响,但严格说来,并不存在古典或基督教的乌托邦,因为“现代的乌托邦——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发明的西方现代的乌托邦——乃是惟一的乌托邦”(页3)。库玛首先针对中世纪基督教信仰来界定乌托邦的含义。虽然《圣经·创世纪》有关于伊甸乐园的故事,但在中古时代,教会在奥古斯丁影响之下,对此故事的解释是归结到原罪,认为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偷食禁果,丧失了乐园,所以人类生而有罪,只有虔诚忏悔,获得上帝恩宠,死后灵魂才有希望升人天国而

4、免遭地狱之苦。由此可见,乐园的幻想不可能在人间实现,而只能寄望于来世和天堂。以这样的观点看来,认为人无须神助就能在此世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实在无异于冒渎神圣。所以库玛说,“宗教与乌托邦在原则上有基本予盾。……宗教典型地具有来世的关怀,而乌托邦的兴趣则在现世。”(页10)与奥古斯丁关于原罪和人性恶的看法相反,乌托邦的前提是人性善,或至少是人性可以不断改进而达于至善的观念。文艺复兴时代,古希腊异教文化的重新发现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使否定人生现世的中世纪神学失去影响,于是有人性善的观念。宗教改革肯定每个人的灵魂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权威,使本来统一的基督教产生天主教与新教的分裂

5、,更使欧洲的宗教渐趋世俗化。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乐园的幻想逐渐从天国的飘渺转移到现世的人间,产生出乌托邦的理想。所以库玛说:“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世界观不再完全控制人们的头脑,可以说是产生乌托邦的必要条件”(页22)。托玛斯·莫尔能在一五一六年写成《乌托邦》,不仅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条件,而且有地理大发现及其所引发的对遥远新世界的兴趣为背景。亚美利哥·维斯普契(AmerigoVespucci)在一五○七年发表了他到美洲航行的记录,而莫尔的《乌托邦》就假托一位叫希斯洛蒂(RaphaelHythloday)的人来叙述,说他曾随维斯普契航行到美洲,又继续探险,终于发现了乌托邦这块与世隔绝的乐土。除

6、莫尔的《乌托邦》之外,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还产生了其他一些乌托邦式作品,其中坎帕涅拉(TommasoCamnpanella)所著《太阳城》(一六二三)和培根(FrancisBa-con)所著《新大西岛》(一六二七),都是影响深远的名著。如果说莫尔的乌托邦还是一个简朴的农业社会的理想,培根则设计了一个科学的乌托邦,由此带来进步的观念,以及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社会理想。由于库玛把乌托邦放在相当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讨论,他便坚认乌托邦为西方近代的产物。他说:“乌托邦并没有普遍性。它只出现在有古典和基督教传统的社会里,换言之,只出现在西方。其他社会在不同程度上有乐园观念,有公平正义之黄金时代的原始神话,有乐

7、土式的幻想,甚至有救世主的信念;但它们没有乌托邦。”(页19)对中国读者说来格外有趣的是,库玛在肯定乌托邦为西方所独有时,又特别提到中国可能是惟一的例外,并且说“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中国的确最接近于发展出某种乌托邦观念。”不过库玛并非汉学家,他依据所见的一些材料,对中国是否真有一个乌托邦传统,最终持否定的意见。他注意到中国所谓具乌托邦色彩的观念或社会运动,往往表现一种向后看的、怀旧式的农民意识,而且“这些‘乌托邦’因素尽管有类似西方的乌托邦式宗教和神话的‘前历史’,却始终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出真正的乌托邦。中国从来没有形成乌托邦文学的传统”(页428)。平心而论,库玛这一论断有一定道理,但乌托邦

8、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中国是否有自己的乌托邦观念和传统,这类观念和传统从何而来,又表现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莫尔的《乌托邦》不仅是虚构的小说,也是政治和社会理论,是对一个理想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所作的具体描述。所以从一开始,乌托邦就不仅是文学的想像,也是社会的讽喻,是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因而具有实践意义。莫尔笔下的乌托邦是一个废除了财产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对往后社会理论和实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