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

ID:9783705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9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_第1页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_第2页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_第3页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 一、古希腊源头.L.  乌托邦这一词汇虽然在16世纪才出现,但其类似的文学记载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上千年,因为它是出于人类希望与梦想的本能,属于一种古老的集体无意识。在古希腊时期,代表性的乌托邦文学时空观念主要体现在荷马史诗、《工作与时日》、《理想国》等作品中。  荷马史诗记载了古希腊文学关于乌托邦的最早描述。该史诗从民间流传(公元前12世纪)到文字成稿(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六百多年,集中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面貌和文化观念。史诗关于乌托邦的吟咏主要体现在厄鲁西亚(Elysium,

2、即福地)上。在《奥德赛》中,斯巴达国王墨奈劳斯在返回家乡的途中遇到困境,海神安慰他,并预言:长生者将把你送往厄鲁西亚平原,/位于大地的极限,金发的拉达门苏斯(作为冥界判官的宙斯之子,笔者注)居住那边,/凡人的生活啊,在那里最为安闲,/既无飞雪,也没有寒冬和雨水,/只有不断的徐风,悦爽人的情怀。史诗中描述的这一福地也可以称作极乐世界,它处在大地的尽头,仅仅依靠凡人的力量是无法企及的,必须借助神的帮助方能到达。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古希腊,人们把死后的世界视为幽灵之所,统治者是冥王哈得斯;而厄鲁西亚则是生灵所在之地,只有那些受神垂青,

3、并被赐给永生的英雄,才能居住在此。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这是西方古代最有影响的乌托邦作品,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乌托邦文学的想象力结构。该书以对话体的形式,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借苏格拉底之口来论述理想国家的基本特征:井然有序、等级森严,哲学家是政权的主导者,等等。为了实现政治抱负,柏拉图还曾亲自两次渡海到西西里岛去试图寻找并培养《理想国》中所描述的那种哲学王,但均以失败告终。按照柏拉图的观点,这种理想的社会虽然存在于理念之中,却比现实更加真实可信,因为现实只不过是理念的粗糙模仿而已。从哲学层面来看,柏拉

4、图的观点属于现象与本质静态二分的逻辑结构,理想国既然是永恒理念的反映,其涉及的主要便是抽象的空间范畴,和时间维度并无太多关系。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古希腊文学中,乌托邦的时空观念多集中在空间范畴,对时间维度的关注并不多,即便有所涉及,也都是将时间设定在过去,认为乌托邦的社会形态是静止不动的,甚至持有历史循环论的观点。笔者以为,这种时空观念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古希腊人有着强烈的现世意识,且航海经验丰富,注重在此岸世界中寻找理想的社会。至于当今人们所熟悉的乌托邦在未来的观念,并不是古希腊人的原创,而是受古希伯来文学的影响。  二、

5、古希伯来影响  众所周知,西方文学除了植根于古希腊的传统之外,还受到了古希伯来文化(犹太-基督教传统)的很大影响。乌托邦文学自然也不例外,其时空观念在原有的古希腊此岸理想世界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犹太-基督教关于彼岸世界的信仰。尤为重要的是,后者还提供了线性演进的时间观念,即将乌托邦设置在进步论的未来时刻,而促成这一重大转变的便是圣经文学。  圣经文学主要由《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构成。《旧约》最早的书卷创作于公元前14世纪,《新约》则完成于公元1世纪,前后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编纂过程中,圣经文学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人类昔日乐

6、园和未来乌托邦的话语模式。如果细究的话,未来的乌托邦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先知书中盼望重建的以色列国,福音书中耶稣许诺的天国,以及末世论者预言的新天新地。而这些乌托邦形态都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在整个西方社会深入人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圣经文学所记载的最早乌托邦是关于昔日乐园的,即《创世记》里的伊甸园。按照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解释,上帝在东方设立的伊甸园,对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而言,是完美无暇的。在希伯来语中,伊甸一词表达的就是喜悦或极乐之意。圣经被七十士翻译成希腊文之后,伊甸园则被称作帕拉底斯(ParadEisos),该词也有着花

7、园和乐土的意思。后来,夏娃和亚当由于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驱逐,伊甸园尽管还存留在世间,但人类却永远不能进入了。不难看出,作为乌托邦的伊甸园在时间上是属于过去的,在空间上则是位于遥远东方的。这种时空设定和上文所述赫西俄德的幸福岛,以及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岛相同,这反映出古希腊人和古希伯来人关于乌托邦的时空观念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需要强调的是,乌托邦当然不能等同于宗教精神,但如果没有宗教传统的支持,乌托邦对大众的影响力就可能小很多。基于圣经所体现的历史观点,时间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未来就等同于希望。上帝创世意味着时间的起点,同时也搭建

8、了供人类表演的舞台,人类在此不断上演堕落和救赎的故事,直到末日审判的那一刻。这种线性的时间观念,倾向于否定世俗社会,明显不同于古希腊人的留恋态度。此外,在时间维度上,古希腊人向往的乌托邦多是属于过去的,而不是在遥远的未来。但当两希文化合流之后,深受希伯来文化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