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

ID:1096778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_第1页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_第2页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_第3页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_第4页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及思索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概况江西省大余县属扶贫开发非重点县,“十五”以来,先后有50个村被列为省级扶持贫困村。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大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战略整体部署,于上世纪末完成了由贫困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认真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工程,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县贫困乡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5.8万人下降到0.73万人,下降了87.4%,贫困

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底的762.8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1645元。1、着力实施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2001年以来,大余县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913万元,在50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60万元,已有28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62、寻求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点,改变贫困村整体面貌。2005~2007年,我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牵引作用,

3、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12个新农村试点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20万元,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大力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贫困村整体面貌较大改变。3、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拓宽贫困农户增收路子。用发展产业来促贫困户增产增收。2008年,我们向七个省市挂点单位、企业发出了征求意见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先在省市单位挂点的七个村进行试点。2009年,每年每个省、市定点单位,对挂点扶贫村1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每户3000元帮扶资金,进行短平快的种养帮扶,实行五步走:一是

4、选好被帮扶人;二是选好产业扶贫项目;三是履行合同,明确责任,被帮扶户要与村委会签订帮扶合同,明确对方的权力和义务,再就是明确村干部每人帮扶两户的责任状,明确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具体承诺和奖惩办法;四是帮扶贫困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种苗物资和技术防疫,贫困户主要是投工投劳和可能的部分配套资金;五是资金实行滚动使用,从小到大,所赚利润归被帮扶户所有。通过一年的帮扶,户均增收3000到6000元不等。64、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户致富本领。一是紧紧围绕服务于县工业园区企业、县支柱产业,按照“企业出单,政府买单,农民选

5、单,培训机构做单”的方式,通过“流动”课堂,实现了“零距离就业”的目标。二是通过输送贫困户、低收入户子女到赣州远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赣州技师学院、赣州农校等学校学习,实现“输送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2005年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5.56万元输送学员68人。5、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帮扶,形成“大扶贫”格局。一是组织开展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工作。2006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达了开展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工作的文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脱钩。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当中,为结对贫困户送去技术、资

6、金、信息,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02年以来,省、市直单位、企业定点帮扶工作陆续开展,为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帮带。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资源,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几年的建设,贫困乡镇、村的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有一部分人未能摆脱困境,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6一是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难度大。目前,

7、全县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2341户46943人,分布在全县105个村,且多在偏远山区。同时,全县11个乡镇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有190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有418个,四级以下等外公路625.419公里;不通自来水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863个、自然村711个,不通自来水户数19563户,不安全饮水人口6.2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8.9%;8个村小组、9个自然村、2408户不通电。这些都是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带的贫困群体,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

8、高。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都可能使脱贫人口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三是矿产资源枯竭给周边地区的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