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

ID:11027703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_第1页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_第2页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_第3页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_第4页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淮汽车:重整江淮 信息化启示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淮汽车:重整江淮信息化启示录

2、第1当美国这个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陷入了经济发展缓慢的困顿时,与它隔洋相对的中国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伴随着众多大城市的高速发展,“堵车”这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熟知。当然,在车不断带来道路交通问题的时候,它本身则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参数。而汽车的饱有量、制造能力,也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文明的表征。  于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奋起:一汽、二汽、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开始占领越来越多的媒体广告版面、电视广告时段、户外广告位置。此时,一个曾经鲜为人知的企业也

3、逐渐崛起,那就是被信息化武装起来了的江淮汽车。  重整江淮  1990年,走过了27年历史的江淮汽车厂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到了生死攸关的叉路口前—企业当年的汽车销售量已经降低到了不足1000台,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品种单一、生产能力低下、经济困难的现状折磨着每一个江淮人,企业亏损的红灯已经亮起。  就在企业处于极度困难的关口,左延安接掌了江淮的大旗。  随后几年间,江淮汽车在左延安的带领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完成了一系列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后,新的江淮以几乎脱胎换骨的模样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几年的变化,使得江淮具备了轻卡底盘、

4、客车底盘、专用车、汽车变速箱、零配件等全系列产品的强大生产能力,企业营销网络重新布局在了全国各地,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成为了江淮坚实的合作伙伴。江淮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重新振作了起来。  1995年,原机械工业部开始推广“甩图版工程”。  当时担任江淮总师办主任的李世杭,目睹了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浸淫于汽车制造行业已20年的汽车人清醒地认识到,“甩图版”三个字,对于一个已经如此庞大的汽车制造企业所意味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改造这么简单。正是他,在后来江淮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时的江淮还没有“信息化”的概念,整个企业也只有两

5、台长城0520计算机被用来实现库存的简单管理和打日常的一些报表。在产品设计上,也仅仅应用了两台“286”—对于刚刚“脱困”的江淮来说,价值上百万元的图形工作站实在是一种奢侈品。  然而,在“甩图版工程”中计算机设备的投入所带来的设计能力的提高很快就显示出了“后劲”。设计方法的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开发速度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仅仅比同行快走了一小步,江淮立刻就在市场上尝到了甜头。  一个又一个新产品的诞生,开始使“江淮”二字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其生产的底盘和其他产品都因为在设计上的领先而成为了用户的首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神奇的力量,受到了

6、企业从上到下一致的认同。  但是左延安并没有觉得满足。1992年的日本之行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使他发现了彻底改变企业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钥匙。在日本的五十铃制造车间,左延安看到的是一条“不可思议”的流水线—复杂的发动机零件从不同的方位准确地送到装配线上,丝毫不差,可是整个车间却没有什么管理人员。当他了解到是生产部里庞大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在管理着一切工作的时候,他震惊了。这也是江淮人第一次认清了与世界先进之间的巨大差距。  然而,日本企业对生产管理有效控制的一小小个片段,却在另一方面强烈地激发了江淮人的希望。他们懂得了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何以能够奇

7、迹般迅速战胜昔日强悍的欧美对手。  如果这样一套系统能够被风头正渐的江淮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所采用,其威力又该如何?  左延安看到了,却没有着急。因为他深刻地意识到,在当时缺乏良好的管理和人才基础的条件下,信息化必将成为“空中楼阁”。江淮的变革的序幕刚刚拉开,夯实基础之时,方是信息化大动干戈之日。当务之急,是迅速提升江淮的整体经营实力。  1996年,江淮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系统—CIMS工程正式启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布局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棋盘上的第一颗棋子。  1997年,是江淮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江淮承担了两项省科委的省级重点技术

8、攻关项目:“汽车关键零部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MRPⅡ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两年之后,“汽车关键零部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MRPⅡ的成功应用使得江淮汽车建立起了一套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这一突破,使得江淮人真正看到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威力。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左延安提出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愿望成为现实,生产效率和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史无前例地得到了提高。信息系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管理功能,企业管理者的压力开始减轻,他们开始有精力着手整理新的思路,拓展新的市场。 

9、 与此同时,一批钻研信息技术的年轻员工在企业中逐渐成长了起来。  但是左延安对这次信息化改造的过程还并不非常满意:“我们坚持了‘双向位移’的策略,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