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

ID:11043373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_第1页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_第2页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_第3页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  一、自杀原因的全息透视  1.外部环境的促动  (1)学而优难仕——就业压力大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压力有75%于就业,可见,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第一大杀手。本来,读书就业,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进入大学深造的终极目标,也是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本人的良好愿望。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大跃进趋势,高校遍地开花,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这虽然为一些有志青年提供

2、了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机会,但一些高校盲目的扩招,造成了毕业生供给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矛盾,供大于求,由此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局面,这不仅给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带来压力,而且给尚在读书中的大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使他们不能安心于书桌前,看到学兄学姐们的现在,想到自己的未来,感到惶恐不安,再加上就业市场中滋生的一些腐败现象,导致大学生的迷惘心态,使他们对前途、对社会产生绝望心理,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来说,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走上轻生的道路。  (2)家庭因素的失衡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另

3、一个外部原因。家庭既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又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在我国,很多的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上,是不科学的,很多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这种失衡的家庭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另一个原因。这种失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爱的混淆。据专家研究,中国绝大部分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合格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其子,是人类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但很多的家长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教,甚至把二者颠倒。有

4、的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而过分保护;有的为了防止孩子学坏而过分监督;有的孩子犯了错误,不是告诉他们错在哪里,而诉诸武力,非打即骂,使孩子无所适从,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直到成年以后也无所改变,因为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主要教他们知识,很少教育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知识增多了,能力却还是原地踏步。在他们进入大学,远离家乡,遇事无人帮助和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走上不归路。  2)冷漠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很多学生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完全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5、父子、母子间缺乏交流,家庭沟通不够,亲情只限于父母不正常的爱,在这种爱中父母只是充当了孩子后勤部长的角色,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与满足。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使孩子在遇到难题时,根本想不到向父母求助。还有的家庭父母不和,家庭关系极为紧张,父母之间战争不断,孩子在战斗里成长,甚至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这些不和谐的家庭因素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一些大学生往往用自杀来表示对不和谐家庭的抗议。  3)拮据的家庭经济状况与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考上大学根本不用为学费而发愁,因为那

6、个时代不需要交学费、住宿费、班费,就连就餐,学校每人每月都有补助。20世纪末,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学校开始收取学费、住宿费。对于一些从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来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是天文数字。经济状况拮据的同学,在和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相比时,常常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赶上他们,再加上对前途的无望,很容易会选择自杀来摆脱这一切。  望子成龙是中国式家长的普遍愿望,特别是那些处于城市中下层地位的家长,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他们自身的处境,使他们饱尝人世间的炎凉,很希望通过自己的下一代来

7、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在孩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就为他们制定了长远目标,要他们考研,读硕士、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有的家长在大一阶段就给孩子购买了各种各样的考研资料。在如此重压之下,日久天长,会造成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外界因素的触发,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2.个体危机的潜在  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个体潜在危机有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脆弱的心理承受力。面对不幸与挫折,是百折不挠,还是一蹶不振,决定了一个人抗挫折能力的高低。中国社会调查所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占绝

8、大多数。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代大学生的家庭与社会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80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大多为独生子,他们在家里享受超过实际需要的疼爱与照顾,这就导致了他们过分依赖他人。进入大学以后,由于没有经受必要的心理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便束手无策,轻者消极颓丧,严重者的会用自杀来逃避困难与挫折。  (2)人格的缺失。人格的缺失是一种心理变异,它是一种非正常的人格关系,一般形成于儿童与少年时期。具有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