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ID:1106225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_第1页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_第2页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_第3页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_第4页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关键词】慢性肾炎;辨治经验;杨霓芝慢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病程冗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本病常呈缓慢进展性,治疗较为棘手,预后较差;若病情逐渐发展至慢性肾炎晚期,由于肾单位不断被毁损,使剩余的肾单位越来越少,纤维组织增生,肾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本院杨霓芝教授从医30多年,在治疗慢性肾炎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杨教授认为,外邪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外感之邪伤及脏腑,以致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

2、紊乱。如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湿毒浸淫,脾气受困;湿热内盛,三焦壅滞等。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或治疗中常因外感而使本病反复或加重。 脏腑虚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其中以脾肾虚弱致病者较为常见。因饮食失调,劳倦太过,伤及脾胃;或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脾虚而后天之本不充,日久及肾,肾虚温煦滋养失职,必使脾气匮乏,两者常相互为患,不能截然分开。无论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虚损,均可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若肺不通调、脾不转输、肾失开合,则可致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若脾失运化,肾失封藏,则精微下注,而成蛋白尿。脾失健运,则水液停聚,郁而

3、化热,湿热伤及肾络;或肾阴不足,虚热上扰,肾络受损,则出现血尿。肾阴亏耗,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出现眩晕。水湿、湿热、瘀血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病理产物,其阻滞气机可加重水肿、蛋白尿、血尿,并使病情迁延不愈。2辨证论治  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主要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应标本结合进行辨证治疗。正虚以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邪实以外感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及湿浊证常见。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或以扶正为主,或以驱邪为主,或标本兼治。  2.1肺肾气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普通型或急性发作期,临床以浮肿、蛋白尿、血尿为主要表现。证见面色萎黄,面浮

4、肢肿,少气乏力,语声低微,肢体困倦,易感冒,腰脊痠痛,尿量减少,舌淡,苔白润、有齿痕,脉细弱。治法:补肺益肾。方以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8g,白术15g,防风12g,女贞子15g,黄精12g,茯苓15g,生地黄15g。加减:若腹部胀满者,加大腹皮12g、泽泻15g、车前15g,服药后小便仍不利者,加葶苈子12g、牵牛子10g;纳差者,加炒麦芽15g;夜尿频繁者,加金樱子15g、菟丝子12g、山茱萸12g;血尿者,加白茅根18g、蒲黄10g等。  2.2脾肾阳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临床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及高脂血症。证见面色白,浮肿明显,畏寒肢冷,

5、腰脊痠痛或胫痠腿软,神疲,纳呆或便溏,男子性功能失常(遗精、阳痿、早泄)或女子月经失调,少尿,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法:温补脾肾。方以阳和汤加减:炙麻黄5g,干姜12g,干地黄15g,肉桂3g,白芥子6g,黄芪18g,茯苓15g,泽泻15g。加减:若脾虚明显者,重用黄芪30g,加党参15g;有腹水,可用五皮饮加减;若瘀血明显,加丹参15g、泽兰12g、益母草15g。  2.3肝肾阴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伴严重高血压者。证见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痠痛,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以二至丸合六味地

6、黄汤加减:生地黄18g,山药15g,山茱萸12g,白芍15g,泽泻15g,茯苓18g,女贞子15g,墨旱莲12g,何首乌15g,天麻12g,钩藤12g。加减:伴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急躁、夜寐不安者,加天麻10g、钩藤15g等;男子遗精或滑精,女子白带增多者,加金樱子15g、芡实15g、石韦10g;血尿者,加白茅根15g、茜草根15g等;咽痛者,加玄参12g、板蓝根15g等;大便干者,加大黄6g。  2.4气阴两虚证  本证位在肺肾,属临床无症状期,可仅见镜下蛋白尿、血尿。证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黯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

7、弱。治法: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8g,麦门冬12g,龟甲(先煎)15g,女贞子12g,生地黄15g,山茱萸12g,黄芪18g。加减:若咽痛日久、咽喉黯红者加沙参15g、麦冬12g、桃仁10g、赤芍12g;纳呆加砂仁6g、木香12g、枳壳12g。  2.5邪实证  外感风寒证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外感风热证用银翘汤加减;水湿证用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湿浊证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湿热证见皮肤疖肿、疮疡者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湿热在上焦证用银翘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湿热在中焦证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湿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