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

ID:11090946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_第1页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_第2页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_第3页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_第4页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朱熹新道统说之形成及其与易学之关系论文..毕业《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是朱熹四书学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之一,是将伏羲、神农和黄帝引入道统,置于尧舜之上,并将道统心传之原上溯至太极。在儒家经典中,羲、农、黄三位圣王见于《周易·系辞传》,而太极范畴亦出于《系辞传》,故朱子的新道统说乃是根植于易学的。朱熹在其四书学代表作品中推举伏羲..毕业,又将太极观念作为道统之原,说明其四书之学乃是以易学为依据的。朱子学中《易》与四书的这种关系,说明朱熹没有将五经的权威地位移除,也没有将四书置于五经之上。朱熹一生常常论及五经与四书之关系,仔细考察相关文章和语录,可知他在为学次第上把

2、四书置于五经之前,而在价值判断上则把五经置于四书之上,从未试图贬低五经的权威性。一、易学思想之跃进与两《序》之写作朱熹晚年改定了《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这两篇四书学重要作品之完成,是以其易学思想之重大飞跃为背景的。具体说来,在改定两《序》之前数年,朱熹的易学思想完成了从“《易》本卜筮之书”到“伏羲先天学为易学纲领”的跃进,这次思想飞跃促成了两《序》的修定。朱熹在四十六岁(淳熙二年,1175)前后提出了“《易》本卜筮之书”说,主张用占学方法解读《周易》。所谓占学方法,是认为《周易》每卦每爻各为太极,包含无穷义理,主张将《周易》卦爻辞看作某种暗喻,读者应根据不同情境,给

3、予不同解说。朱熹用此方法解注《周易》,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草成《易传》。但是,用占学方法解注《周易》,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即“《易》中有象”而“象已失传”之两难困境。在《易传》草成之后的数年间,朱熹一直苦闷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突破此两难困境,于是邵雍之学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盖邵雍之学追问易象之所自来,提出所谓先天之学。朱熹在五十岁左右曾印刻邵雍之书,表明他在这一时期特别关注了邵雍之先天学。1邵雍自称其先天学为伏羲学,朱熹接受了这种说法,并在研究先天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伏羲先天学为易学纲领”的思想。《朱熹集》卷四十五《答虞士朋》第一书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一理之判,始生

4、一奇一偶,而一画者二也。“两仪生四象”者,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也。“四象生八卦”者,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三画者八也。爻之所以有奇有偶,卦之所以三画而成者,以此而已。是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圣人又已分明说破,亦不待更著言语,别立议论而后明也。此乃易学纲领,开卷第一义,然古今未有识之者。至康节先生,始传先天之学而得其说,且以此为伏羲氏之《易》也。(《朱熹集》,第2137页)这封信写于淳熙十二年(1185)即朱熹五十五岁前后,2信中评价伏羲先天学为“易学纲领”、“开卷第一义”,表明朱熹易学思想发生了一次重要飞跃,即从“《易》本卜筮之书”跨跃至“先天学为易学

5、纲领”。此后,朱熹找到了解《易》的新进路,从后天象的研究转向了伏羲先天学之研究。谈到朱熹五十五岁前后易学思想的此次跃进,有两事值得一提。第一事,他和袁枢讨论《易学启蒙》之《先天图》时,作过一首诗:“忽然半夜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心涵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朱熹集》卷三十八,第1686页)所谓“无心涵有象”,是说伏羲画卦,只是据其所见所想者随手画出,当时未必存想到极多极深的道理,而所画之两仪、四象、八卦,却已蕴涵无穷的天地自然之理,后世文王之《易》、周公之《易》、孔子之《易》,乃至王弼、程颐之《易》,都是发挥伏羲所画之卦的内蕴。该说将自古以来的所有易学看作是天理的

6、渐次呈现,而且天理之无穷无尽的内蕴,亦必将在后世不断开显乃至无穷。在朱熹看来,这无穷无尽的天理,本来就具备于人心之中,只要“玩之久熟,浃洽于心”,则天地变化之神、阴阳消长之妙将“瞭于心目之间”,而其可惊可喜,可笑可乐,“必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同上)而伏羲之伟大,就在于他挑开了人文机关,打开了人类认识天理的大门。第二事,朱熹曾塑伏羲像,欲奉之于武夷精舍。《朱熹别集》卷六《答黄商伯》云:“所问《先天图》曲折甚善……近塑得伏羲象,欲奉之武夷精舍,恨贤者不能一来观之耳。”朱熹一方面提出“无心涵有象”说,指认伏羲先天学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天理;另方面塑造伏羲像,欲供奉于武夷精舍

7、,以便率弟子时时参拜之;这两个举动,显示出他已有把伏羲奉为儒家始祖之意。就是在此种情境下,他改定了《大学章句序》和《中庸章句序》。二、从新道统说看易学在朱熹理学中的地位朱熹首次为《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作序是在淳熙四年(1177),十余年后,又对两《章句》作了全面修订,并于淳熙十六年(1189)改定了两书之《序》。3当时,他曾写信给詹体仁说:“《中庸序》中推本尧舜传授来历,添入一段甚详。”(《朱熹集》卷二十七,第1163页)说明当时对两《序》的修改,主要体现在道统说方面。朱熹在两《序》中“推本尧舜传授来历”,当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