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

ID:1112962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_第1页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_第2页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_第3页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_第4页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素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也正好说明

2、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两点: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二是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做为教学组织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发意识,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有个性、更加活泼的情境。我觉得可以从二方面来考虑和设计:(1)从教学法方面去加工;(2)培养数学眼光。7所以,我觉得可以把创设的数学情境分为两类:创设生活的情境和纯数学的情境。一、创设纯

3、数学化的情境创设以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孩子沉甸于思索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例如: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大家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大家先猜一猜它的面积与谁有关系?如何计算?再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时,直接出示8组乘积是1的分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一下子激活了学习兴趣,通过寻找规律,理解了倒数的含义,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像这样,能通过纯数学情境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就不要再寻找一些其它的生硬的生活情境,浪费师

4、生的精力。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故事,是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一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话世界。创设故事情境,在小学低中年级用的较多。7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一节课中,这样导入新课: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候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继续讲:“好吧,给你60个桃子

5、,平均分给30只小候,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同学们坐在位子上已笑得前仰后合。这是老师话锋一转:“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一个“猴王分桃子”的童话故事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声过后,带给孩子们的是更深层面的理性思考:“为什么桃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可每只小猴得到的仍是2个桃子呢?难道这里有什么秘密吗

6、?”巧妙地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得有趣而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境,从而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7在听一位老师上《确定位置》一节课中,老师让学生们进行一个找座位比赛,请大家根据教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乐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大部分学生的卡片都写好如:“第2组第3个”等,个别同学的卡片写着第()组第3个、

7、第1组第()个、第()组第()个]大部分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三个同学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急得满脸通红。这时老师说:大家想象,他们三个为什么找不到座位?通过大家讨论补充,都明确要准确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是第几组第几个。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座位入手,创设一个重排位置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位置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将原来科学化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亲切。(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

8、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7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投篮的教学情境。我们班要选一人参加投篮比赛,结果有三人报名,请同学们根据他们平时的训练情况,认为选谁更合适呢?学生1:我觉得谁没投中的次数最少,就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张华没投中3次,李明没投中2次,曹军没投中4次,所以让李明去合适;学生2:按这样的说法,我只投过一次球,可是没投中。那我的失球数是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