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

ID:11145570

大小:20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_第1页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_第2页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_第3页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_第4页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专题突破(18)实验与探究AB1.在图16中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其依据是()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2.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

2、,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环节。(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3)本实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

3、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②该实验记录的数据是。3.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取决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下表格中是铁路设计人员技术手册中弯道半径r及与之相对应的轨道的高度差h。弯道半径r(m)660330220165132110内外轨高度差h(m)0.050.100.150.200.250.30(1)根据表中数据,试导出h与r关系的表达式为:      ,并求出当r=440m时

4、,h的设计值应为:        。(2)铁路建成后,火车通过弯道时,为保证绝对安全,要求内外轨道均不向车轮施加侧面压力,又已知我国铁路内外轨的间距设计值为L=1.500m,结合表中数据,算出我国火车的转弯速率:v=        ;(路轨倾角很小时,正弦值按正切值处理g=10m/s2)(3)随着人均生活节奏加快,对交通运输的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国家对铁路不断进行提速,这就要求铁路转弯速率也需要提高,请根据上述计算原理和上述表格分析提速时应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答:                    。4.某探究

5、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6、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7、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3)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4)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5)在小车中加钩码,用天平测出此时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m,同时改变h,使m与h的乘积不变。测出小车从A1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所需的时间t。请说出总质量与高度的乘积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多次测量m和t,以m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_______

8、_____线,则可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这一规律。6.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它的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约为5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