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

ID:11146933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_第1页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_第2页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_第3页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_第4页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识记《归园田居》赏析一、理解填空1、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思考回答:1、“但使原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遁世”的?远离官场,回归田园,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遁世”表现他对污浊的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但这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2、“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辞官归田,虽劳动艰辛,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不在收获多少,而在远离了污浊的官场去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适。3、陶诗语言平淡自然,又含有醇美的诗

2、意,试举一例加以分析。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出,不见丝毫修饰,但却形象鲜明,诗意盎然。三、迁移写作:结合“带月荷脚归”一句,展开想象,描绘一幅“月夜归耕图”,并且说一说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诗人在明月的陪伴下,劳动归来,他肩扛一副锄头,身披一肩月色,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表现了他劳作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四、联想积累:写出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两条。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渡荆门送别》赏析二、理解填空1、从表达方式上看,首联叙事,中间两联写景,尾联抒情。从内容上看,首联以启程远游起笔

3、,中间写途中景色,最后以依依惜别作结,结构严谨,过渡自然。2、描写远景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近景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扣住诗题的两句诗是“渡远荆门外”“万里送行舟”。3、含蓄表达作者对故乡思恋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思考回答: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奇特,形象鲜明,请赏析。诗人将映入江水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来之镜,将辉照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丽的海市蜃楼,向我们展现荆门雄阔壮丽的奇特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中间两联描绘四幅图,请仿照下面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①地势变幻图②万里长江图③江水映水图④天边云霞图3、分析本

4、诗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哪里,观察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观察的立足点在移动的舟上,有远景,有近景,有俯视,有仰视。4、题中“送别”具体是指谁送谁?故乡水不远万里来,漂送我的行舟,委婉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依恋的感情,相离情味。三、迁移写作描绘颔联展现的画面。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长江滚滚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仿佛一直流向大海之外。四、品析词语9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好在哪里。“随”字真切地表现地势的变换,给人以空间感和距离感。“入”字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滚滚流进原野,流向大海的情态。《使至塞上》赏析一、填空:1、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

5、丽的大漠的景象,表现了边塞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叙事写景中也表达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惆怅心情。2、诗中既写事又写景,同时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思考回答: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比喻、对偶,形象地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受。2、诗歌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点明边疆战事的紧张,故事似乎还没有结束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诗中有画的特色,请展开想像,描述这一“千古壮观”。放眼远眺,浩翰无边的大漠一片荒凉,惟有那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格外劲直醒目,

6、那横贯大漠的黄河显得格外悠远,夕阳西下,落日正圆,这塞外风光格外奇特壮观。四、请任选角度,对这一名句作点赏析。A、词语:“大”——沙漠的浩翰无边。“孤”——景物的单调醒目。“长”黄河长无尽头。“圆”——落日苍茫,浑圆。B、画面意境:层次丰富,色彩映衬,线条讲究,画中有画。C、抒发情感。文言词语识记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左倚一衡木(        )二、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7、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