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

ID:11154717

大小:24.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0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_第1页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_第2页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_第3页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_第4页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李欣慰浅谈张艺谋的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红高粱》《菊豆》《活着》为例[摘要]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张艺谋堪称一位屡创银幕神话的传奇影人。针对张艺谋电影驳杂的文化特征,评论界从名目纷繁的视角进行过泛文化意义上的多元阐释,以至于张艺谋电影批评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界的一门显学。鉴于主题建构的异质倾向和求新求异的多变风格,张艺谋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有其充分语境化的话语形态和存在方式,很难在单一的思维框架内进行整合性叙述。[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当代小说文学化想象银幕奇观抒发自我情感一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杰出代表,张艺谋展现了

2、沉郁深切的启蒙情怀和人文精神,在文化反思、历史重构上显现出意蕴深广的宏大理念,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流光溢彩的银幕奇观将第五代电影人影像本位的美学追求诠释得淋漓尽致。新世纪之初,张艺谋凭借整合市场资源、锻造文化品牌的大手笔!,一连执导了三部商业巨构,更是在本民族电影抗衡好莱坞文化霸权、应对产业化浪潮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表率。返观张艺谋二十年来的作品序列,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著的事实:即由他导演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由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红高粱》(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1987)、《菊豆》(根据刘恒小说《伏羲伏羲》改编,1990)、《大红灯笼

3、高高挂》(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1991)、《秋菊打官司》(根据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改编,1992)、《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1993),等等。一位电影导演长时间如此执著于改编文学作品,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属罕见。由此可见,张艺谋在电影银幕上书写的神话,是建立在高度倚赖于文学创作的基础之上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艺谋毫不吝惜地将第五代电影的辉煌归功于文学作品给了我们第一步,并且反复强调:“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离开文学这根拐杖。..就我个人而言,我离不开小说。”[1](P

4、121~122)探讨中国当代电影与文学之间的特殊关联,无法回避张艺谋及其电影的话题。从这一角度展开思索,不仅有益于我们丰富对张艺谋电影个案的读解,也涉及到一些辐射中国当代电影整体发展趋向的普泛命题。当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编写剧本时,他回答道:首先,小说家们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的,都有深刻的内涵。这就为影片在内容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我们自己去写,说实话,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水平,没有这种深刻的东西。其次是小说家们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使我们的影片风格各异,因为我一般是根据小说的风格来确定我影片的风格,这就使我能拍出风格样式完全不

5、同的电影。[1](P122)张艺谋的这段论述中包含有两层涵义。其一,优秀的文学作品(小说),能在思想内涵方面为电影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自然基于对自己的思想深度和原创能力缺乏足够自信的前提。据说,张艺谋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曾写过一个关于一条狗和知青生活的剧本,此后却没有了下文[3](P33)。对自己的编剧水平不满意,也许正是他一味倚重于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其二,改编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小说,能使自己的电影保持艺术表现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事实上,无论是《红高粱》的狂放恣肆还是《菊豆》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冷峻与阴郁,无论是《活着》

6、所浸润的人间温情……纵览张艺谋的系列改编之作,的确贯穿着一股旺盛的开拓激情和强烈的求新欲望。而这些影片之所以成就了意蕴深广、令人感奋的创新业绩,正是受到了小说原作斑驳陆离的艺术样貌的直接影响:说到底,这是张艺谋自觉的选择。然而迄今为止,张艺谋仍未将这些小说中的任何一部搬上银幕。这一当时备受争议的文化事件,堪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界与文学界最为奇特的联姻!。在一些论者看来,这不啻为文学在影像的话语霸权下卑躬屈膝!的明证。任何一部改编之作,都会呈现出电影导演独具个性特征的文学观。具体来说,它又体现为导演对文学母本的选择以及遵循的改编策略。

7、在对改编对象的确定上,受到张艺谋垂青的小说家如莫言、苏童、余华、刘恒、毕飞宇等,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至90年代以来的新潮文学主将。被张艺谋相继搬上银幕的《红高粱》、《伏羲伏羲》、《活着》、《万家诉讼》等作品,也大多是不乏先锋意味、对当代读者的审美经验构成实质性冲击的小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20世纪80年代是崇尚思想启蒙的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激流呼唤着文学艺术进行持续的观念变革和美学更新。在同一片文化土壤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电影人和作家,很容易在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艺术趣味上获得深层次共鸣。老一辈的第三代、第四代导演很

8、少改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面世的文学作品,其原因也在于此:先锋作家兼具形式探索和文化反思双重意味的文学观念,很难穿透时代造就的文化隔膜。可是,对于在文革后的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