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ID:1119222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_第1页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_第2页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_第3页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_第4页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摘要: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进步,为了我们国家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让我们从语文教学开始,以作文教学为阵地,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98-0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

2、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创造性思维的的形成首先又得益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说,正是有了发散思维,才为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训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1.命题少一些限制,多一些空间5以前书本上、试卷上的作文题目往往条件限制得很死,(如《严厉的老师》、《家庭里一次风波》等),这样的题目看似便于学生把握主题和选择材料,但也有缺点:提供给学生选择材料的范围太局限于一点,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

3、创造能力的培养。试想如果有的学生没遇到严厉的老师,或者说有的学生没经历过家庭的风波怎么写·如果把题目出的宽泛一些,就会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家庭记事》等给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和想像就广阔得多。也更利于学生选材立意。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开阔写作思路5如有一次在读后感写作训练时,我给学生推荐一则寓言《黔之驴》,学生就根据材料内容畅想立意,提出了几个论点:A、光靠外表强大没有实际本领是没有用的。B、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吓倒,而要进一步了解对方,找到取胜之道。C、从驴被老虎吃掉的

4、下场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有生存的本领和能力。学生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嘛。又如在一次指导写作《谎言》时,不少学生认为说谎话是不好的,是一种欺骗、欺诈、蒙蔽的行为,它会给人带来坏的结果甚至是伤害。当然,这种立意可写,这是唯一可取的立意吗·我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换个角度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谎言都只有危害性·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恶意的有危害的,有些谎言同样具有美的因素,是善意的。接着他举了个例子:有个医生对一个身得重病的患者说:“这种病虽然病期已是很长,但只要您对自

5、己有信心,配合治疗,相信不长时间一定会痛苦减轻,病症缓和,直至康复的。”其实,那种病是绝症,是治愈希望渺茫的病。医生应该对病人负责,实话实说,那么,医生又为什么编制这种“谎言”呢·我想,他是想用这种善意的谎言来鼓励病人,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念吧。谁能说这种谎言全是恶意的呢·听到这里,我首先为这位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带头为他鼓掌……由此可见,学生不是没有创造性见解,而是我们平时给的机会太少。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发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何愁他们缺少发散思维呢·3.

6、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掌握发散思维的钥匙3.1从提供材料本身入手,寻求相似事件和对立事件。比如: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动物都参观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时,路标上标明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5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若犹豫不决

7、,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要求: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道理:人的生活中左右为难的情形时常会出现,由此也就引发了发散思维的起点:比如面对某一次失败的打击后应采取的态度,中考时选择并填报志愿,两个同具诱惑力的高一级学校等,为了得到“一半”,你必须放弃另外“一半”。只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切身体会开动思维,多角度探索,终会有所收获,采撷到丰富的写作材料。3.2从出题人的观点、态度、提示体味出题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去把

8、握的,出题人的写作提示,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思考内容。上段以“放弃”为话题的作文材料中,出题人显然是赞成在面对难以同时实现两个或多个愿望的情况下选择放弃。然后我们就顺着出题人的提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况,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放弃什么,为什么会作这样的放弃·”思考:(1)生活中让自己左右为难的情形是什么·即去思考它是一个什么事件,或是怎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