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

ID:11244435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U-9944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_第1页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_第2页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_第3页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_第4页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刘文典:亦癫亦狂亦君子  【人物印象】  刘文典(1889―1958),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安徽合肥人,原籍安徽怀宁。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杂记》等。1958年7月15日病逝于昆明。  【素材呈现一】  ●速写角度  深谙教学之道,授课有方,幽默诙谐,风格独特。  “刘氏”授课法  在西南联大,刘文典的课讲得幽默诙谐,生动传神,常常是手舞足蹈,讲到激动时还会涕泪俱下,许多知名教授都慕名来听他的课,就连和他有过节的闻一多也称赞“刘文典讲课确实有一套”。  有一次他讲写作,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观世音菩萨”,众学生不解。他喝足了茶,才慢条斯理地一一道来:“‘观’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说文章要讲音韵;‘菩萨’ 是说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学生们听了,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牢牢记住了这一“葵花宝典”。  当年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文典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一篇《月赋》。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适用话题】  风采、独特、不拘一格、幽默诙谐、灵活多变、风格多样……  【素材点拨】  一个人物成就一篇文章。也即全文围绕这一人物素材来着笔,适用于记叙文或散文中。可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物(刘文典)的钦佩赞颂之情;也可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行文,客观且自由灵活地表达对人物(刘文典)的看法。  【运用示例】  是你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让我真正体味到了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是你不拘常规的授课风格,让我领悟到知识的获取也可以如此尽兴随意,如此轻松有趣;是你简明概括的“观世音菩萨”五字写作法,让我茅塞顿开,感觉写作不再蒙着神秘的面纱而遥不可及,它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可八方取材,任我所用。  你用广博的知识,为学生呈现的不仅是学习场景、大家风范,更是生命与生命最平等、最自由的对话。  【素材呈现二】  ●速写角度  气节凛凛,傲骨铮铮,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刘文典:敢于顶撞蒋介石的民国牛人   北伐成功后,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文学院筹备主任,代行校长职权。是时,有预科学生王某,江西瑞金人。某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通知刘文典说王某是共产党员,要他对其严加监视。因说是“证据确凿”,刘文典遂命令校警丁某到王某宿舍进行搜查,还真搜出了“秘密文件”。刘文典于是立即叫传达室王裕祥送王某离校。当晚,便衣特务来校搜捕,结果扑了个空。学校向当局推诿,最后不了了之。王某因此得救,对刘文典感激不已。对于当局迫害进步青年的行径,刘文典极为愤慨,顶撞道:“大学不是衙门!”这句名言不胫而走。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介石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内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预想中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文典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文典称蒋介石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对此很是不满。两人冲突由此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文典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求情,刘文典被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适用话题】  气节、书生的傲骨、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正直、文人的尊严……  【素材点拨】  同类素材叠加,以增强文章气势。  【运用示例】   迄于现代,书生中的硬汉并未绝种,章太炎是一个,陈独秀是一个,鲁迅是一个,胡适是一个,傅斯年是一个,刘文典是一个,闻一多是一个,梁漱溟是一个。章太炎闯入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是独夫民贼,陈独秀将监狱视为研究室,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胡适为使约法和宪法确立而奋笔抗争,傅斯年将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骂到垮台滚蛋,刘文典当面怒斥蒋介石是“新军阀”,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书生,个个有血气,有胆气,有志气,有豪气,无论哪一样都不输给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当他们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时,虽九死其犹未悔,乃是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使然。  (王开林《书生与硬汉》)  【素材呈现三】  ●速写角度  学贯中西,博大精深,恃才傲物,狷介无比。  真名士语自狂  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  刘文典国学功底深厚,对国学大师也十分崇拜、爱戴。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 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行动极为不便。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寅恪往城外跑去。学生要扶刘文典,他不让,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然后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  【适用话题】  言语惊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学识、胆识、英雄相惜……  【素材点拨】  可将多个名人的精神共同点挖掘出来,进行同类合并,突出共性,以表达文章的思想观点。如下面的片段,为了说明刘文典不因名利而丢弃“真狂”,作者列举了古今三位狂人的狂言狂语,指出这样的“狂”构建了中华民族屹立的傲骨,这种“狂”是时代的顶梁柱,是历史的撑天树,是一种良知的傲慢!  【运用示例】  当整个社会都圆滑了的时候,世间就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曾有真狂人!  风度翩翩的儒者龚自珍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高中时谈及恩师时“狂”言:“居然是无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侠亦温文”的体现。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天下懂《庄子》的就两个半人:一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他自己,剩下半个大伙一起抢!自言“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的李敖不顾社会的功利,也狂得洒脱。他在《传统下的独白》一书的封底写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这些都是“狂” 人啊!他们的狂,构建了中华民族屹立的傲骨,这种真狂,是时代的顶梁柱,是历史的撑天树,是一种良知的傲慢!  (《世间再无真狂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