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

ID:11271921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_第1页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_第2页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_第3页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_第4页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论文摘要:语文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反映和体现了中国文化变迁的历史,又在不断地重塑着新文化的视野。在进入21世纪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标志的时候,语文课程一方面应该敞开心扉,广纳摘要:语文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反映和体现了中国文化变迁的历史,又在不断地重塑着新文化的视野。在进入21世纪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标志的时候,语文课程一方面应该敞开心扉,广纳百川l,处理好实用文与美文、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经典作品与大众作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应

2、该坚守语文课程文化本身的基质,在新时期重塑语文课程文化视野的新境界。关键词:语文课程;课程文化;文化资源;文化基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文化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因为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致力于知识内容、课程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变革,尽管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项目,但更重要的使命是力求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国际化等方面的文化冲突,构建新时期课程文化的框架,在各学科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扩大文化视野,更新文化观念,使课程改革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文化取向。“自20

3、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1(扉页),与此同时,“课程研究领域开始超越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具有理性主义性格的‘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1(扉页)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说明课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化、技术化的操作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会话”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课程理解是迥异的,没有一个国家的课程理解或课程模式是‘可出口’的,至少在‘出口’的时候不会不冒损害‘进口’国的

4、独特性的风险”。2(中文版序)“中国课程领域尽管没有发育出成熟的课程开发范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重复西方课程开发范式的发展过程,恰恰相反,中国应在一开始就基于课程理解范式与西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会话’,在‘会话’中形成中国自己的课程理解。”2(译者前言)世界课程研究的这种趋势表明,课程是与本国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国家地区,因其文化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程理解范式,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具有情境化的特点,这正是课程文化研究凸现的国际背景。语文课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方面它不仅反映和体现了中国文化变迁的

5、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它也在不断地重塑着新文化的视野。回顾我国语文课程文化的历史,放眼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有助于我们展望未来,构建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思想框架。一、语文课程文化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儒学是以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为基础和前提的,这就决定了儒家所倡导的“天人之道”“人伦之道”“德礼之道”的伦理文化思想带有明显的社会政治化、制度化色彩。虽然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照人的,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然而即使如此,这种人文倾向也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把人作为个体看待,并不倡导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与

6、尊严,相反它是把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看待的,这种群体本位的文化观念,衍生出了一大套繁琐的具有制度化特性的伦理规范,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伦理关系之网,谈何个人与个性;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之道”“人伦之道”也绝对与当代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有悖,抛开个性、主体性、自由与自主等要素的人文主义,恐怕没有把握住人文主义的本质,也没有看清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3(48)所以,社会政治伦理本位才是那个时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这种文化特性深深影响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第一,政治伦理文化成了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蒙学语文教材

7、还是大学中的《四书》《五经》,都贯穿了浓厚的政治伦理文化内容,文章是载“圣人之道”的,语文课程秉承了厚重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任务,语言文字之间渗透了太多的为人处世之道。第二,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识字阅读写作,学语文是为了扫除文字障碍,尽快地掌握其中的“道”,读书识字是表层要求,深层目的是为了从古书中学会修身养性、安分守己、遵守伦理道德规范,语文教育中的政治伦理教育目的是鲜明而突出的,甚至是直露的。第三,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规范的掌握,用什么方式效果最好,传统语文教育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诉诸内省、谋求

8、自我净化、安人先安己,反映在语文学习上,即为强调吟诵背读、整体感知、直觉领会、类比联想,主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少用言传,多用意会,神而明之。孔子的学生就曾对此发生过疑问:“先生你不说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其义不言而喻。这也正如美国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西方人文科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