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ID:11331004

大小:8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材料分析题1、通过观察、研究流传下来的历史绘画,可以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发现历史踪迹,了解一些历史的原貌。下图是一幅历史名画(局部),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河一带。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画名和作者。(2)画中描绘的北宋都城,当时称什么?今天又称什么?(3)从画中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哪四种?(4)此画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多方面的情况。试一试,请在交通运输工具之外另举出三类情况。(5)要了解北宋的历史,必须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为此,你可以查阅北宋时期哪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

2、由谁主持编写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学者亚布说道:“罗盘针是中国最重要的发明,它放开了我们的眼界,引导我们走向世界。我们近代的世界观的形成,全靠深入外邦文化的精神,只有罗盘针的发明,才能够帮助我们到这种境界。”——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材料二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制造主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请回

3、答:(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说说亚布是怎样评价我国的指南针?(2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克思认为我国三大发明对欧洲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3、阅读下列材料: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回答:(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在哪一地区出现?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44、阅读下列材料:《东京梦华录》说,汴

4、京城中的桑家瓦子、内中瓦子、里瓦子三处,就有勾栏五十余座。南宋临安的北瓦子,也有勾栏十三座。围绕勾栏的看棚,有的可容数千人。内中瓦子的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的夜叉棚、象棚,都是有名的看棚。从瓦子的这些情形,我们看出,宋代瓦子娱乐带有极大的通俗性、大众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商业性。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对大众娱乐产生强烈需求的产物。请回答:(1)材料中的“瓦子”和“勾栏”是什么?(2)据以上材料指出,宋代“瓦子”的出现及其规模说明了什么?5、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后来逐渐南移到南方,使南方成

5、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据此请回答:(1)我国经济重心是从何时开始逐渐南移的?南方何时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2)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有哪些?6、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材料二 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材料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交子图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图(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

6、开始南移?何时完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府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简要说明宋代、清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不同政策。7.读《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①②③4(1)在图中相应的方框中填出下列都城的字母番号E.上京F.东京G.兴庆(2)在图中北宋.辽.西夏三个政权的正确番号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2.观察左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人物是谁?(2)他名垂青史的事迹是什么?3.观察右面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图

7、一图二图三①图一是哪个朝代的货币?图二的纸币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哪个地方?②图三是哪个时期的纸币?名称是什么?③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8.阅读下列材料: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庄绰《鸡肋编》回答:(1)材料反映了宋代东京城市居民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2)这一变化有哪些积极意义?9.阅读下列材料: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为农”。他即位之初就颁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他多次

8、下令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把许多牧场重新还作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回答:(1)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2)忽必烈采取的以上措施有何积极影响?⑶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9、“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器不冀,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以为种……内出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