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ID:1420843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_第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2、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3、材料一:“天下英雄

2、,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⑴材料二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4、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日本书记》材料二:课本30页图。(唐朝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宝)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⑵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

3、献,并在这个国家设计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一书明珠?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问题: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6.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问题:⑴这是谁的诗?⑵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7.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⑵诗的意思是什么?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8.材料一:“舟师

4、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9.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

5、意义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0.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问题: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只谁?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⑶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11.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问题:①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②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③与郑和下西洋活

6、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12.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问题:①“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②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③材料二种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④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⑤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13.材料一: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材料二

7、: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问题:①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②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③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14.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问题:①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阐明了什么观点?②这本书还有哪些主要内容?③这本书有何影响?15.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问题: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红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