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

ID:11369812

大小:4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1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最新人教课标版五上:《木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等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2、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民族责任感。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三、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四、教学过程(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1.导语:木笛,一种中国民族乐器。清音洋溢,圆润厚实。课文围绕着一支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快速浏览全文,回忆主要内容。关键词:拒绝,录取。2.故事一波三

3、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听了故事的概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3.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探究。【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起阅读期待。(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1.我们先来看看朱丹什么样?找到描写他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1)指名读语句,提示:云锦,中国传统织品,美若云霞;梅花,冒雪而开,别有风骨。从他的衣着上你感到了什么?(2)他一出场,就让我们看到了他挺秀的英姿,从他的外貌让人感受到他的独特气韵。再指名读外貌句,齐读。2.朱丹一路过关斩将,两轮赛事后进入终试,让人对他的演奏充满了期待。然而考场上他

4、的举动让人颇感意外。自读相关段落,说一说发生了怎样的一幕?3.默读相关段落思考:一场考试,一次拒绝,为什么说朱丹的放弃考试让大师深感惋惜?把你读懂的内容简单批注在段落旁边。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从不同角度思考。角度之一:从考场氛围的角度感受这场考试非同寻常,在这次考试中主动放弃让人感到意外。(1)让学生从“要求严苛、竞争激烈、都是高手”等词语中体会高手云集,进入终试不易。(2)抓住“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声名远扬”等词语体会考官不同凡响,对艺术水平要求高。(3)追问:罗丹,著名的雕塑家,他打量雕塑作品时什么样?大师像罗丹打量雕塑作品一样打量朱丹,你感受到什么?小结:看得细致

5、入微,仿佛要从外表看到他的内心;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打量朱丹,初见朱丹,大师对他投去的目光严苛而又欣赏。角度之二:从朱丹的举动引起反响的角度看,他的放弃考试让大师惋惜。(1)随学生交流适时点拨:“闷雷炸响”,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朱丹的一句话震惊了全场,“轰”的一声在人们的心头炸裂,谁都没想到他会拒绝演奏,让人诧异。(2)追问:从大师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朱丹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他放弃的是什么?放弃了进入乐团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前途错过了,再也无法挽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朱丹竟甘愿放弃自己美好的艺术前途。角度之三:从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情中体会。(1)让学生从“一丝悲戚”

6、和“涌出苦涩的泪水”两句中感受“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今到了伤心处,眼中难以抑制泪水,放弃这次机会他心中多么不舍。(2)引导学生关注朱丹进入考场和离开考场前取放木笛的语句。从他对木笛的“一取一放”中体会到什么?小结:两个“小心”,看出朱丹珍爱木笛,热爱音乐,对木笛的视若珍宝表现出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5.这部分作者以对话的方式展开内容,抓住朱丹的动作、神情细致地进行描写。朱丹,一个颇有音乐才华的青年,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在一场决定他前途命运的考试中,毅然选择了放弃考试,默然离场,只因为什么?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6.朱丹是为了一场纪念。在朱丹的内心深处,对死难同

7、胞的纪念胜过了他个人的前途、命运,甚至他的生命。在前途与纪念中他选择纪念;他的内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波澜,使得他如此义无反顾?让我们翻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1)出示图片: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的历史佐证。(2)出示课件。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惨绝人寰的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这是祖国历史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