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ID:11382227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少年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原文出处】盐城师专学报:哲社版【原刊期号】199503【原刊页号】113-116【分类号】G3【分类名】中小学教育【作者】沈贵鹏【复印期号】199512【标题】【正文】      一  少年期一般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年龄段。在我国,处在少年期的学生一般分布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年级。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身心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从生理上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性成熟;从心理上看,他们则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

2、依赖、半独立、既象小孩又似成人的状态。身心发展的突出特点给少年期学生的教育带来诸多的问题,如逃学、出走、性罪错、代际冲突。青春期精神病在这一年龄段都易出现,难怪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最难教的阶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寻求教育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由此导致人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正日趋加剧,这对于“心理断乳期”的少年学生的冲击尤为显著。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面临代沟等,在他们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就相当普遍。如,对社会变化

3、的适应性较差,因而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模糊,甚至产生社会逆反心理;不少人意志脆弱,难以接受生活的挑战,一点小小的挫折即可使他们伤心落泪、沮丧颓唐;人际交往中,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因而自私妒嫉、心胸狭隘、缺乏谅解,致使人际关系僵化;学习上不少人缺乏热情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疲于应付,呆读死记。总之,当代少年的心理问题较多,亟待进行心理教育。再从世界背景上看,人的心理问题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渐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的测算,上世纪中叶为每五百人中有一人,上世纪末为每三百人中有一人,本世纪初是

4、每百人中有一人,本世纪中叶是每五十人中有一人,七十年代是每二十五人中有一人,九十年代已是每十人中有一人。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并且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1]另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纳为“五大不良性格,即依赖、任性、退缩、孤独、懒惰;三大学习问题,即厌学、考试作弊和考试焦虑,四大青春期烦恼,即体像烦恼、手淫烦恼、白日梦烦恼和初恋烦恼。”[2]  我国基础教育的宗旨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

5、育,心理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基础教育中并未明确规定心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实践中也很少有教育工作者专门注重心理教育,教育理论界更少涉猎这类问题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致使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影响了心理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在有关学校开展了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并试图对实践乃至心理教育整体研究做一些尝试。      二  心理教育,也称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从而促进

6、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心理教育主要放在哪一个年龄段实施,目前国内尚有争议,有人认为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有步骤加以实施;有人则认为应放在初中阶段以后;笔者认为心理教育的开展首先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践证明,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最适宜开展心理教育。少年期的年龄跨度介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年级之间,基于上述论点,笔者把心理教育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年级,并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从1993年9月到1994年2月,笔者在盐城市教科所的密切配合下,分别在盐城市二

7、小五年级(5)班和盐城市一中初一(9)班开展了题为“小学生心理教育实验”和“初中生心理教育实验”,总课题是“少年期心理教育实验”,现将实验目的、方法、内容、结果与评价等作简单小结:  实验目的:通过心理辅导,开展各项活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其认知、情意、人格等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完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发挥自己的潜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勇于开拓进取,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主要以“少年期心理教育课”的形式组织实验程

8、序,每周保证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此外,在每周的课外活动中,还不定期地组织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作为心理教育课的辅助形式。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知识讲解,即讲授法;师生共同对有关心理现象、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即谈话法;还有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放松训练、内心独白等。为配合心理教育实验,还组织开展了心理测量活动,对有关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评定结果,开展集体和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总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