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

ID:1139197

大小:165.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_第1页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_第2页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_第3页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_第4页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_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张子清内容提要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叶,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主要为生计奋斗,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把中国文化和文学带到了美国。在1910—1940年间,华人移民被扣押在美国加州天使岛审查期间,移民知识分子在小木屋的墙壁和帆布床上留下了反映他们当时痛苦思想感情的诗篇,在1980年被收进《埃仑诗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七年之后,反映早期华人移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金山歌集》也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这两本诗集收入了华人移民在美国发表最早的华文诗篇,是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被译成英文之后,成了华裔美国诗歌

2、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些诗篇被收进大型的美国文学选集,被典范化,已经纳入了美国主流文学。它们也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两件瑰宝。主题词埃仑诗集金山歌集木屋拘囚序刻板印象典范化文化中国华裔美国诗歌的特色是:诗人用以表现《埃仑诗集》是当时被扣押在天使岛上的的载体是英文,而他们的感情里有着或多或一些知识分子用刀刻或用墨写在木板壁上或少的中国情结;他们继承的文化传统是欧美帆布床上的作品,后来经过传抄和报刊发表,的,也有中国的。正如华美诗人梁志英在回从1975年起,由曾被关押在天使岛的移民后顾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时所说“:就华裔美国文裔麦礼谦(HimMar

3、kLai,1925—)、林小琴学而论,我们的传统有英语和汉语两个渠道。(GennyLim,1946—)和杨碧芳(JudyYung,早在19世纪,由于华人的移民,华人社区的1946—)根据不同的版本整理,然后翻译成英②报纸发表散文、诗歌和回忆录。潭雅伦在他文,以中英对照形式出版。诗集还附录了三的《金山歌集》里收集了20世纪头十年华人人对健在的移民所作的采访录。杨碧芳在谈创作的早期诗歌⋯⋯1910—1940年间,被扣到他们的采访时说:留在天使岛的许多移民把诗歌刻写在墙①上。”后者是指收录在《埃仑诗集》中的诗开始时很难采访到当年被拘留在天

4、篇。因此,在研究华美诗歌时,如果不提《埃使岛上的华人移民。他们之中的多数人仑诗集》(1980)和《金山歌集》(1987)这两本已经六七十岁了。他们不愿意重提使人原来用汉语创作的诗集,我们综观华美诗歌感到羞辱的往事。他们多数人是作为将是不完整的。“冒牌儿子”来美国的,依然害怕被发现·153·©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当代外国文学No.2,2005后遣返回中国。我们用中文进行采访

5、,定斩胡人草不留。并用录音机录下来,保证不使用他们的———第35首真名。在我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之后,他们才和盘托出。他们对移民当局把他们这些“留笔”的诗作者们并不是没有文化的打当罪犯对待感到愤慨和灰心丧气。在我工仔,而是学养有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们采访的移民中,没有人承认他们在天娴熟地运用王粲、庾郎之类的典故,比喻自身使岛上写过诗,但都记得看见过墙上的的处境:诗。我感到我开始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父辈在天使岛上的痛苦经历,那段经历不愁似浓云拨不开,③但影响他们,也影响下一代的我们。思量愁闷辄徘徊。登楼王粲谁怜苦?在20世纪早期,大约有十

6、七万五千赴美去国庾郎只自哀。华人被拘留在该岛。由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实———第26首施,这里成了拘留和驱逐华人的中心。成千上万的华人在监牢般的小木屋里被讯问,长有一个1931年才15岁被囚禁于天使岛时间受尽折磨和凌辱。他们之中的知识分子的Ng君在后来被编译者采访时说“:许多在在被关押期间用诗歌形式表达了他们的苦那里的人不懂得如何写诗。他们受的教育不难、痛苦、悲愤与无奈。除了少数几个诗作者高,但他们知道写诗的一些规则。你不能说④署名外,其余的作者没有留下名字。这些诗非常好,但它们表达了真情实感。它《埃仑诗集》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们是海

7、外华人的作品,因此是海外华人历史⑤富有才智的弱国国民的觉醒。他们清醒地认的一部分。”从古体诗歌的艺术标准来衡识到,他们之所以到海外遭受欺凌是因为腐量,确实有些诗篇未免粗糙,但在当时连名字败的清朝政府无能而使中国遭列强瓜分,辱或真名都不敢署的恶劣环境下,诗作者根本国丧权:没有相互切磋的条件,也没有什么参考书可以查阅或引用,而是凭他们以前的文化积累。方今五族为一家,即便如此,如果不是深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列强未认我中华。家麦礼谦作艰苦细致的考证,不在诗篇旁边究因外债频频隔,用英文做注释,有不少诗篇恐非现在的一般逼监财政把权拿。读者能欣赏,

8、正如麦礼谦说“:诗中所用的许———第37首多典故即使是通晓中文的读者都很难诠释。幸好我多少通晓文言,能够探查并注解大多⑥外债债台高筑,外国政府借此控制清政府的数的典故。”诗歌作者们所用历史典故很财权和政权。作为如此腐败无能的政府的臣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