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气压与风)

教学设计(气压与风)

ID:11456828

大小:32.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教学设计(气压与风)_第1页
教学设计(气压与风)_第2页
教学设计(气压与风)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气压与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气压与风》教学设计简要上课学校:通河中学高一(6)班执教教师:许宣铭(通河中学)上课时间:10月28日下午第一节教材分析:关于本专题内容,教材仅有“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和“世界一月与七月等压线分布图”以及寥寥无几的几小段文字说明,学生往往较难理解,但却是下一专题内容学习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本专题内容知识逻辑性强,是高中地理一大难点,但此内容能反应我们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地理,往往还没有摸索到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所以对于地理这门在初中被忽略的学科,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能归纳出热力环流和近地面的风向形

2、成的原因。②、学会阅读“1月/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说出冬、夏不同季节海陆气压的变化以及对风向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热力环流示意图、海陆风、城郊风示意图过程中,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②、引导学生判断“1月/7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上的高低压中心、风向变化过程中,理解海陆气压的变化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热力环流形成原理2.难点:学会“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四、教学设计思路:本人采用图像来变教为导,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思维难度大,引导学生先绘制大

3、气垂直方向运动图,再绘制同一水平面运动方向图,让学生明确大气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而垂直运动则是由地表的冷热差异造成的,最终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在这基础上再展示与此原理相关的“城郊风”、“海陆风”、“等压线分布”图,使学生通过图像,联系实际,触类旁通,提升能力。五、教学流程示意海拔气温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为什么走马灯会转?热空气上升原理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城郊风和海陆风成因判断风向、风力大小及海陆气压高低形成原因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小结巩固练习反馈练习巩固练习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既有成功也有不足。通过课中学生表现和课后教师反馈,本人

4、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仍可以保留以下做法:1、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地理:把生活中许多可以利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的自然现象引入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本节课在我例举的走马灯、热气球上升等基础上,学生还能兴趣盎然地另外例举出其他例子,然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联系实际,推理分析,比教师自己提出阐释说明,则效果更好。2、引导学生在分步绘图中突破难点:对于逻辑性强的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画、说,如学生画热力环流简单示意图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小坡度、分步骤地绘图,并配之有层次递进的问题,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以学生在课中能熟练绘制出海陆间、城郊间的热力环流。需要改进的地

5、方: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课前预设进行,没有抓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和资源,不能敏锐地捕捉住学生活动过程中可以借题发挥的素材,以后要能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以达到自如的驾驭课堂。通河中学许宣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