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

ID:11493734

大小: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2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_第1页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_第2页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_第3页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_第4页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  摘要:尼采立足于人的生命意志,批判了西方传统道德价值。他认为道德价值是人为的,起源于非道德的人类欲望;基督教与理性主义哲学的道德,设置了作为道德主体的人与道德价值的分离,造成了道德上的虚无主义,并与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故而尼采否认任何客观的道德价值,主要以“善恶彼岸”的价值立场,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中心的自然主义道德,并提出了“超人”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尼采;价值批判;非道德  中图分类号:B51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78-04  自诩为“第一个非道德主义者”的尼采,对西方传统的道德价值

2、做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他看来,“包括康德在内的所有哲学家都是在道德的驱使下工作的”[1]33,他们不过是在为自己向来坚持的道德观念寻求各种形式的合理化证明,却从未怀疑过道德价值本身。因此,尼采大胆地说,“我们必须批判道德的价值,首先必须对道德价值本身的价值提出疑问”[2]6。他认为价值的中心是人,正是人创造了有价值的世界。价值高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若道德本身正与这样一个目的相反,若道德会导致人类的退化、颓废和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换取此刻的舒适,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道德的价值?正是怀着这样一个疑问,尼采开始了对道德的批判。  一、关于道德价值的起源  (一)基于生

3、命意志的价值观  尼采对道德价值的批判,是与他的人性论相联系的。受叔本华的影响,尼采认为人性的真实本质乃是意志,理性只是意志的工具。但他又反对叔本华的二元论思想,反对将意志视为超越本体,以及将意志理解为单纯求生存的欲望。尼采认为,意志追求生命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与自我扩张,它在个体生命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对异己的东西和弱小的东西的占有、伤害和征服”[3]186。这种意义上的意志,被尼采称为“权力意志”,人应当努力追求权力意志的实现。以此为标准,尼采对善恶的定义是:“凡是增强我们人类权力感,增强我们人类的权力意志以及权力本身的东西,都是善……凡是源于虚弱的东西都是恶”[4]

4、68。而道德的起源,则要在人类实现其权力意志的历史中,才能被正确地解释。尼采认为,以往的哲学家都缺乏必要的历史意识,他们将道德价值视为某种客观而永恒的事物,没有认识到其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道德判断或评价性话语乃由人所创造的,本质上都是个人意志的表达,无关乎任何客观的标准。于是他断言:“完全没有道德的现象,而只有对现象的一个道德的解释”[3]74。道德起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探寻在何等历史条件下,人类出于何种心理,才创造并接受了这些价值判断标准。  (二)道德价值的真实起源  通过对人类道德现象的历史的考察,尼采宣称他发现了两种主要的道德类型,即“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前者

5、来源于强者,即统治阶级、贵族和上等人;后者来源于弱者,即被统治阶级、奴隶和下等人。强者的权力意志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他们以自己的欲望和喜好,决定着事物的“好”与“坏”,并由此产生了价值。在主人道德中,力量、尊贵、荣耀、骄傲等品质被视为善;而懦弱、卑贱、平庸、无耻则应被视为恶。尼采认为主人道德乃是强者的“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2]2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道德就是这种道德的典型代表。与之相反,奴隶道德起源于弱者对强者的怨恨。他们怨恨强者而又缺乏反抗能力,于是便通过颠覆主人道德的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弱者对强者所尊崇的一切“好”,都采取否认的态度;而将受凌辱、受压迫、受奴役、痛

6、苦、厌世等负面情绪道德化,使其成为“善”。因此,奴隶道德是一种削弱权力意志、压抑人的自然本性的颓废道德。基督教道德和理性主义哲学的道德,就是奴隶道德的典型代表。总之,无论主人道德还是奴隶道德,归根结底都起源于人类非道德的欲望。  (三)道德价值的社会化  尼采认为,道德价值的社会化,与人类的社会生存条件有关。从古至今,人类都生活在由少数统治者和大多数被统治者组成的社会群体中。为了维系群体的生存,也是为了个人的自保,需要维系“服从与命令”的关系。统治者必须使他们的道德价值成为普遍道德价值,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依靠政治强制的力量,再通过长时间的强制使其成为社会习俗。尼采说,“

7、强制先于道德,甚至有一段时间道德本身就是强制,人们为了避免不快,便服从了它。然后它就像所有长期以来习惯成自然的东西一样,同快乐相联系――并被称为德行”[5]76。一旦某种道德价值成为了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它就能以“传统”之名,使人们屈服于其统治之下,自愿担任起维护它的责任,并由此产生了“良心”。尼采认为,社会道德限制了人的权力意志,“使得野蛮的、自由的、漫游着的人的所有那些本能都转而反对人自己。仇恨、残暴、迫害欲、突袭欲、猎奇欲、破坏欲,所有这一切都反过来对准这些本能的拥有者自己:这就是‘良心谴责’的起源”[2]63。这种倾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