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

ID:36790022

大小:538.8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_第1页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_第2页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_第3页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_第4页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9卷第6期Ⅷ.39.N0.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朋aldE甜‰No血缸u捌ly(Phil咄“涮sc栅)20O7年l1月NⅢHⅡber.2O7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石永泽(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200235)摘要:本着对生命与感性的激情,尼呆天生地排斥将_晦性世界虚无亿的形而上学。他通过对基督教、科学和语言的分析与批判,力图持形而上学从其避难所中一一逐出.从而回归真实感性的生活世界。事实上,透过尼呆的形而上学批判文本,我们也可l;(因此来审视西方形面上学的内在机制。关键词:尼采;基督教;科学;语言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刀f2呻

2、7】06—0038—06形而上学(№娜hysies)一词最早是指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后的一部著作的名称。后来随着哲学的发展这个概念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但一般屉指自柏拉图至黑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在尼采看来,形而上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认为变化、生成(bec0Illing)和矛盾的世界是虚假的,热切渴望一个真实的、绝对的、无矛盾的“存在”(bei职)世界。概言之,尼采所认为的形而上学不仅区分“存在”与“生成”两个相互分离的领域而且认为两个领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价值,认为超时空的另外一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是实在(—山ty)的本质与核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则因其具有暂时性和历史性而成为“虚假的世

3、界”,并且与“真实的世界”相比在价值上处于次一等的层级。尼采对此深恶痛绝。他的哲学可以说就是对形而上学所追求的同一性、确定性和稳定性进行批判的哲学。其实,在尼采的心目中。凡是否定生命或有损生命力增长的事物都在“价值重估”之列。宗教、理性、道德、科学、语言乃至某些艺术都是尼采批驳的对象。本文只选取基督教、科学和语言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来展示尼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上帝死了”这一惊世骇俗的断语,是人们提起尼采马上就会在脑海中映现的一句话。但尼采是怎么展开对基督教的批判的呢?尼采这样发问:“怎么?人仅是上帝的一个错误?抑或上帝仅是人的一个错误?”L1J(p6)这里尼采的洞见类似于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

4、本质》中对上帝的人类学解释(基督教的上帝是人类心灵的产物和反映)。尼采并未简单地停留于此,而是迅速超越了对上帝的人类学性质的描绘,着重分析了宗教产生的心理机制。他认为,宗教表达了人类的痛苦。人类遭受痛苦,因为人根本上是患病的动物——把本能内向化,从而折磨自己。但根本问题不是痛苦本身,对尼采来说,遭受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不但不能抛弃,而且还必须得到肯定。所以尼采认为,人的问题并不是痛苦本身造成的,而是痛苦的无意义,是面对“我们为什么痛苦”这种大声提问无以回答。在这种境况下.“意味着缺少点什么,意味着一大片空白包围着人——他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护,如何解释自己、肯定自己,他为了没有解决自己的存在

5、意义这个难题而深感痛苦”[2J(rⅢ)。但是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蔡欲主义理想却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意义。尼采说:“痛苦的无意义,而不是痛苦本身至今成了长期压抑人类的灾难——而禁欲主义理想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意义!,.[2](p13l】收稿日期:20昕一研一10作者简介:石永泽(1卯,一).男.河北邯郸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38万方数据然而,基督教主张人类原罪,用“罪恶”来解释痛苦。在尼采看来,这样更加重了人类的痛苦。“罪恶”起源于“欠债”这一非常物质化的概念,但后来禁欲主义者将债务人因还不清债务而遭受债权人惩罚的残酷性逐渐精神化、神圣化。禁欲主义者就是利用了这种罪恶感。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内

6、向化制造了作为一种动物心理的“罪恶感的原始形态”,在禁欲主义教士这个天生的生存于罪恶感中的“艺术家”手中,罪恶感获得了外形——啊,什么样的外形?尼采这样描述“‘罪恶’——教士把动物的‘坏良心’(颠倒了的残酷性)解释为迄今心灵病史中最伟大的事物:在‘罪恶’中我们发现了宗教说教的最危险和致命的杰作”【2J(P”)。禁欲主义的教士教导人们:人自身就是痛苦的原因,痛苦是对其行为的惩罚。这种惩罚因其拖欠最高债权人(上帝)的债务,而永远不会被消除。在尼采看来,基督教就是自我惩罚的工具。。你或许已经猜到,伴随着这一切事情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那种自我戕害的意志,那种倒退的残酷性,它来自内心的作祟、恐惧使其

7、返归自身的动物人,它还来自为了驯服的目的而被禁锢在‘国家’中的人,这样的人在其制造疼痛的意愿之自然出路被堵塞之后,为了给自身制造疼痛而发明了内疚。这种怀有内疚的人紧紧抓住了宗教的假定,从而使自我的折磨发展到令人发指、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他而言拖欠上帝的债务之想法已经变成了刑具。”【2。(P“’尼采认为,到如今,基督教中的谬误已为人们所熟悉。在《偶像的黄昏)中尼采用。四大谬误”来描画它们。【1J(p34’第一个是混淆因果的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