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校对稿)

敦煌艺术(校对稿)

ID:11493903

大小:9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2

敦煌艺术(校对稿)_第1页
敦煌艺术(校对稿)_第2页
敦煌艺术(校对稿)_第3页
敦煌艺术(校对稿)_第4页
敦煌艺术(校对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敦煌艺术(校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敦煌第275号洞窟和第45号洞窟的珍贵佛像(公元五世纪初至八世纪中)准确地领略像“千佛洞”那样恰到好处地依山顺势而建的人类宗教杰作,对一次展览来说不啻为一项挑战。“千佛洞”是这些奇特的早期亚洲佛教遗址的总称,它们以拱形窟顶、装饰着图画、浮雕和塑像的石窟构成了一个真正的壁画圣殿。如此奇特现象的结合在敦煌的莫高窟中表现得最为完美,而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敦煌正是中国的佛教圣地,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中亚赛林德古国和西北中国的汇合点。这一杰作由位于峭壁上的近1600平方米石窟群组成,峭壁走向从北到南,面向东方屹立在大泉河左岸,一些石窟对着河岸。其中四百九十二多个(在总数超过七百的全

2、部石窟中)完好地保留了佛教的装饰,其中包括大型系列壁画、浮雕和有些规模颇大的塑像。复制的石窟这里看到的是经过合理挑选的两个敦煌洞窟的出色复制,它们无可非议地是当前表现原址魅力的最佳样板,并使人能正确地评价这些早期(按照西方编年表,指从古代末期到中世纪)佛教艺术的罕见珍藏。275号洞窟和榆林窟25号洞窟分别始于公元五世纪初和八世纪中,即北凉(十六国时期)和唐朝时期,这是人们第一次可以在法国看到,走进石窟,像在敦煌的参观者一样如临其境。复制作品本身也是艺术和科学的成果。在此有必要对它们的产生过程稍提几句。敦煌研究院自一九四一年成立以来,就在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的倡导下致力于详细地记录每个洞窟及

3、其壁画的工作。这项由于洞13窟的数量而堪称巨大的工程从一开始就交付给画家和艺术家,后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又壮大了这个队伍。二十世纪初,敦煌遗址已经在国际科学界知名,并被认为是中国境内罕见的佛像发源地,因为那些源于佛教文学的系列组画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神殿画一样表现出历史的连贯性。这些研究者和艺术家逐渐成为鉴别各时期的不同流派、各教派或佛教团体的不同画像的专家,尽管这个领域的历史珍宝在时代的发展中是如此丰富多彩。一九五五年,工作的最初成果首次与公众见面,研究院的第一部著作《敦煌壁画记》问世了。三年以后,研究院又精选出一批壁画复制品,在日本举办了流动展览。上述著作可以说是类似规模中最早的,除了在

4、照片数量上仍逊于佩里奥传教团(1906-1909)出版的《敦煌石窟与遗迹》,该书直至前几年仍不失为图片最全的著作。诚然,一九六零年研究院又出版了根据照片绘制的彩色图册《敦煌壁画》。尽管这种方法显然具有许多忠实于原画的优势,符合研究的需要,但是敦煌研究院无论在当时和现在,所依据的都仍然只是这些手绘的复制品。这些结果,正如参观者在两座洞窟中看到的,毫无疑问地表明了复制模型的价值甚至它相对于任何照片技术的优越性。目前正在这个领域中发生的工艺革命,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立体图像,研究院正准备利用它来设计石窟的“实景参观”。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预言观众将会承认,敦煌研究院肖像艺术家的作品尽管只是复制

5、,却具有原画作的不可替代的质量,出于对这些作品的深刻了解,我们有权认为这种质量正是敦煌研究院希望不断发展的。为了使大家明白这种说法的深远原因,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古老的中国传统,不论是绘画艺术还是书法艺术,都对古代名作的“临摹”极其重视,临摹既是为了深入了解创作的神秘,也是为了传递记忆、保持活的传统。谢赫在他的短著《古画品录》中曾讲到绘画艺术的“六法”,其中对最后一条就是这样定义的。作为学习敦煌艺术的渠道之一,临摹艺术要求学习者走过和原创艺术家同样的途径,在临摹的过程中,逐渐领悟绘画手段,由浅入深,进入作品的内心,领悟画像的内容、构成及其在大幅画壁上的连接。临摹艺术作为研究手段之一,和摄影(我

6、们已看到摄影也没有被敦煌研究院忽视)一起保留着它自己的优点。13275号石窟在敦煌研究院发现的一大批被二十世纪的第一批勘探者英国人欧莱尔·斯坦英和法国人保尔·伯希和等忽视的殿堂式洞窟中,有一些被认为是敦煌最古老的。275号洞窟是在一小组群窟(268号和272号)中间被发现的,它位于遗址中央部分的北边,长四十米的峭壁中部。附近曾发生过山石塌陷(宋朝,公元十世纪或十一世纪),其痕迹在今天的275号洞窟入口处可见,影响了它的外观和整体和谐。这一点令人猜测有些早期的甚至也许是敦煌最古老的殿堂式洞窟被大量毁坏了,根据有关字迹判断,它们可能是公元366年乐僔和尚为了禅修而建的。现存的275号洞窟和它邻

7、近的姐妹洞窟被认为是敦煌最早的遗迹。它们始于北凉(匈奴后裔,公元421-439年),是当时分据中国北方的“十六国”之一(公元304-439年)。首都凉州(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是五世纪初佛教的重要中心,也是来自赛林德地域(佛教王国时期的中东亚)的一切影响的必经之地,正如西部边缘的喀什噶尔是印度影响的必经之地一样。凉州城曾经是许多大和尚、长老和其他佛教传播者的居住地,他们将梵语翻译成汉语并以此宣传佛的教义。在此我们只提到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