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

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

ID:11524074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_第1页
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_第2页
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_第3页
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中古诗文中的儒道释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思想丰富而深厚,而儒道释三家,影响至今。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思想精华,传授于学生,提升其底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教材所包含的儒道释思想,辨析其呈现方式,梳理其思想脉络。最后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提出古诗文中儒道释思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儒道释;教学策略  古典散文及古典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的教学应重视民族精神、文化思想的传承。然而,目前高中古诗文的教学现状尚且停留在“字字落实,句句清晰”的层面。以读解为目标而不以

2、解读为追求。重“言”而轻“意”,重视内容而忽略精神。学生对其内容能够倒背如流,但是对其思想还是体会甚少。由于忽略古诗文思想文化的渗透与融会,使学生难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特有的内涵特质和审美情态也难以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扬。  其实,高中古诗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和精神――儒道释三家思想。挖掘与渗透儒道释的思想精神,既可令学生透彻地领会课文内容和含义,又可以培养其兴趣、提升其品位、健全其人格,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笔者就近年任教的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文部分,从三家思想的内涵分析、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三方面试作探讨。  一、儒道释思想的内涵分

3、析  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在高中古诗文中也各有体现。就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儒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教材中也成为主导思想,道释两家则自成一派,相互辉映。  (一)儒家思想  由孔子、孟子发展完善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高中古诗文中,它包括以下的内容:仁政思想、君子品格、执着精神。  仁政思想:仁政是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的政治方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否定了前三人的治国方法,最后表示“吾与点也”,就是因为曾皙通过形象的方法描绘出孔子理想中以仁德治理下的社会状态,体现了仁礼的

4、治国之道。这是仁政的具体表现。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对“民不加多”的分析,《过秦论》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变也”的总结,《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的主张,均为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佐证。  君子品格:作为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此种品格一直为儒家所弘扬,如孔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它是“仁义礼智信”的典范。体现为高远的志向、仁义的胸襟、爱国的情怀、进取的精神。《荆轲刺秦王》中“提剑出燕京”的侠义行为、《苏武传》“持节十九年”的爱国情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仁者胸襟、《滕王阁序》中“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进取态度,都是君子

5、品格的具体表现。  执着精神:《论语?宪问》中曾载晨门对孔子入木三分的评价:“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而点明了这种可贵的执着精神――坚守、不气馁、持之以恒,不计成败得失。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屈原《离骚》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王勃《滕王阁序》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尽吾志也可以无悔”,再到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儒门品格一直在薪火相传。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源于老、庄二子,其独树一帜的思维观念与儒家分庭抗礼,在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道家在教材中主

6、要体现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两种思想。  自然无为:道家鼻祖老子首创自然无为的学说,认为万物皆由道产生,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类不必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改变。庄子《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其得心应手正是在于顺应了自然的规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指出“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种树过程道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道理。  返璞归真: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祛除思虑欲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陶渊明是这种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对人生本真的领悟和渴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心性和生

7、命回归纯朴后的平静和喜悦。《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对单纯世界的一种关照和聆听,回归田园的陶渊明领悟了人生的朴实真谛,因而日常的“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成为了一种欢欣与收获。  (三)佛家思想  佛家主张不着文字,任凭妙想,因而其思想在文学中体现不多。然而有慧根者如王维、苏轼,却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而道出个中三昧。在教材中,它包括去执超脱、随缘空幻等思想。  去执超脱:去掉对一切事物、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执,超越尘世万事万物的牵绊和纠结谓之去执超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山如画与前路渺茫,周郎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