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

ID:1163823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_第1页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_第2页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_第3页
资源描述: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芮宗瑶译;张洪涛校(据Roedder,1976,1979b年的资料修订,不包括出溶包裹体)一、原生成因判据1.根据在显示或不显示生长方向或生长环带的某一单晶中的产状。①在另一无包裹体的单晶中单独产出(或一个小型三维组合,Roedder,1965b,图10;1972,图版6);②相对围晶而言,其个体大。例如,其直径≧0.1围晶,特别是出现几个这样的包裹体时;③远离其它包裹体孤立地产出,其距离约为该包裹体直径的5倍;④呈遍布晶体的无规律的三维分布产出(Roedder和Coombs,1967,图版4,图A和B);⑤包裹体周围较规则的位

2、错发生扰动,特别是如果这些位错由包裹体向外呈放射状时(Roedder和Weiblen,1970,图9);⑥如同主晶中产出的固体包裹体或产出同生相一样,产出的子晶(外来的固体包裹体)。2.根据显示生长方向的子晶的产状。①产在远离(在生长方向上)干扰主晶生长的外来固相(同生相或其他相)处,有时直接产在这种外来固相的前方,而该处主晶尚未完全封闭(由于发育不完全,包裹体可能围着于固体上或离开一定距离,Roedder,1972,图版1);②产于某早期生长阶段的愈合裂隙之外,原因是该处新晶体生长不完善(Roedder,1965b,图18和19;Roedder

3、等,1966,图15);③在某一复合晶体的近于平行的两个单元之间产出(Roedder,1972,卷首插图的右上角);④在几个生长螺旋体的交切面上或在一个在外表面可见到生长螺旋体的中心部位产出;⑤尤其呈相对较大的扁平状包裹体产出,它们平行于某一外部晶面,并靠近于其中心(也即由于在晶面中心晶体生长发育不良),例如许多“漏斗状盐晶”;⑥在板状晶体的核心产出(例如绿柱石)。这可能只不过是上述条款的一个极端情况;⑦尤其沿两晶面的交切边缘成排产出。3.根据显示生长环带的单晶中的产状(如根据颜色、透明度、成分、X衍射的暗度、捕获的固体包裹体、浸蚀环带和出溶相等

4、标志确定)。①产于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在临近带中具有不同的富集程度(由于突变的羽毛状的或树枝状的生长);②呈近平行的组合产出(大致的生长方向),如在前项中一样,特别是在相邻的生长带中具有不同的富集程度(Roedder,1965b,图11);③呈平面排列沿大致一个生长带方向多重产出(Roedder和Coombs,1967,图版4E;注意:如果这也是解理方向,那么就难于确定);④产于中断正常晶体生长的某一期淋滤表面。4.产于一种非均匀流体(也即两相流体)或变化的流体。①平面排列(如Ⅲ-C)或在生长带中呈其他产状,在这些生长带中各相邻带的包裹体的成分不同

5、【例如一个环带中为气体包裹体,另一环带中则为液体包裹体,或为水和油包裹体(Roedder等,1968,图9)】;②平面排列(如如Ⅲ-C),其中捕获的一些生长介质为主晶次生加大以及被包围的不相混合的分散相粘聚为液滴处的产物(例如油滴和气泡);③另一些似乎像是原生包裹体中的流体相不太可能是成矿流体,例如方解石中的贡、萤石中的油(Roedder,1972,图版9,图2),或糖中的空气(Roedder,1972,图版9,图4)。5.根据主晶而不是单晶中的产状。①产于两个非平行的晶体之间的协和生长面(这些包裹体通常已发生渗漏,并且也可能属于次生包裹体);②

6、产于多晶状主晶内,例如作为细粒白云岩中的孔隙、玉髓质线状晶洞内的孔洞(含水的)、玄武岩中的气泡或作为金属矿床或伟晶岩中的晶体线状排列的晶洞(后者是其中的最大的“包裹体”,并几乎总发生渗漏);③产于非晶质的主相中(例如琥珀中的气泡;浮石中的气孔);④沿双晶面产出(Kelly和Turneaure,1970)。6.根据包裹体形状或大小。①在给定的样品中较大的或等轴状的;②负晶形-仅在某种特定的样品中有效;7.根据伸入晶洞的自形晶中的产状(此乃推测,见Roedder,1967a,523页)。二、次生成因判据1.大体沿达到晶体表面的愈合裂隙(解理或另一些裂

7、面),呈平面排列组合产出(注意,随着再结晶作用,包裹体的迁移能够引起包裹体分散,Roedder,1971,图11);2.非常薄而平,形成于颈缩过程。3.具有代表次生条件下充填物的原生包裹体。①产于次生愈合裂隙面,因此可以推测是被后来流体再充填所致(Kalyuzhnyi,1971);②由于随后处于比捕获时较高的温度或较低的外压力下,由此产生爆裂和再愈合的包裹体;新的包裹体充填物可以具有原始流体成分,但密度较低(Roedder,1965a,图18)。三、假次生成因判据1.具有像次生包裹体一样的产状,但可明显见到破裂的外端终止于晶体内的一个生长面(Ro

8、edder,1965b,图18和19;Roedder等,1968,图12、14和15)。常常逐渐变细,在外端附近包裹体最大。2.通常在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