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

ID:15298287

大小:33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_第1页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_第2页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_第3页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_第4页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游智敏(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011070班)摘要: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矿物中和岩石中的古流体,通过利用现代热力学原理,可以恢复流体捕获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密度,成分,组分逸度等。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流体参与下的各种地质作用,尤其是成矿作用。对流体包裹体的正式研究始于1858年国外学者Sorby对包裹体地质温度计原理和方法提出,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国内流体包裹体起步晚,在流体包裹体理论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此文还总结了水盐体系,CO2-H2O体系这两个主要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盐度测算的测

2、温方法,与数据计算公式表格。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盐度计算NaCl-H2O体系CO2体系0引言地质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多是微米级的观察和研究对象。流体包裹体与微量元素,同位素,微粒矿物等都是微体、微区、和微量物质,但对他们的分析研究、其成果进展等却极大地丰富了宏观地球科学,带来了重要信息,开拓了新的思路,延展了研究领域。对流体包裹体定性和定量分析可解释地壳乃至地幔中流体参与下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它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作用、油气勘探、研究演化、变质学等地学领域。1、流体包裹体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流体包裹体是研究存在于矿物和岩石包裹体中的古

3、流体,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解释地壳乃至地幔中的流体参与下的各种地质过程。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保存了当时地质环境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信息(P、T、pH、X、W等),是相关地质过程的密码。流体包裹体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演化过程等地质领域。研究流体包裹体是研究包裹体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为成岩成矿过程提供物理化学和热力学条件数据、探讨地质作用地球化学和演化历史,并服务于找矿勘探。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包括:9(1)研究矿物中包裹体的成因、恢复地质环境。现今所见的矿物和岩石大多

4、数都是从不同成分和性质的流体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它们在结晶过程中以流体包裹体形势捕获了成岩成矿时的介质。矿物中捕获的包裹体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最直接的原始流体或熔体的样本,研究其形成机理和捕获后所经的变化,可以区分包裹体的成因,获得包裹体所代表的当时的地质环境。(2)研究包裹体的成分和物相的变化、获取地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参数,包括成岩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密度、成分(盐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pH、Eh、黏度和成岩成矿年龄等参数。(3)研究不同地质环境中包裹体,了解成岩成矿流体的性质。(4)指示找矿勘探。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来阐明矿床的成因和演化、建

5、立成矿模式,利用所测定的数据来圈定热晕、蒸发晕和盐晕,这将有助于知道找矿勘探工作。2、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史即国外研究状况流体包裹体研究在地球科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我国对流体包裹体早有认识,《梦溪笔谈》描述了水晶中的包裹体,《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皮壳状孔雀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治眼病的方法。国际上,Boyly在1672年、Davy在1822年、Brewster等在1823年先后发现和观察到了包裹体。特别是英国学者在1858年观察到石英(水晶)、黄玉和绿柱石中存在不少包裹体

6、,并提出包裹体可以得出当时的温度和压力。第二阶段:包裹体的测温阶段(1858-1953)自1858年Sorby提出包裹体地质温度计原理和方法后,包裹体进入测温阶段。各种自制的显微热台也相继问世,为测温提供了可能。另一个重要的进展爆裂法的发明,它由Smith提出,其学生Scort在1948年设计完成,爆裂法测温使得测定不透明矿物中包裹体温度成为可能。Newhouse在1932对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进行了包裹体测温,确定了该矿床是热液型而不是沉积型,引起了地质界对流体包裹体的关注。第三阶段:成矿流体阶段(1953-1976)该阶段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包裹

7、体理论研究的著作,Emakov,Roedder在他们的著作中共同强调了流体包裹体是作为成矿流体而保存下来的,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得出其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压力、温度、密度、成分和pH等),这样把包裹体研究从单纯的测温发展到成矿流体研究的阶段。1968年Roedder和Skinner合作证明包裹体捕获之后没有泄露和外来物质的加入。1970年Roedder叙述说了压碎包裹体测成分的方法。苏联学者Jlyptor、Haymos等提出了等容线法。摩尔分数法等,用来测定成矿时的压力。该时期还开始了对包裹体pH测定,同位素的分析。1960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上

8、,成立了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简称COFFI,1968年起,COFFI开始出版“包裹体研究”论文集,由Roedder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