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

ID:52429382

大小:197.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_第1页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_第2页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_第3页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_第4页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卷第4期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31—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①朱莉琪方富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本文就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了该领域理论研究的趋势。关键词儿童,性别差异,性别角色,理论分类号591825[1]性别角色即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于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历来是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提出过种种理论,本文拟就有关理论研究作简单回顾。1性别差异的理论模型讨论性别角色

2、的前提是承认性别差异。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心理和行为上的实际差别。[2]Huston把性别差异分为内容差异和结构差异,内容差异包括:(1)生物差异;(2)活动和兴趣的差异。(3)社会性特征的差异,包括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类型。(4)与性别有关的社会关系的差异,包括自己朋友的性别、自己选择亲近和认同的人;(5)象征性性格的差异,包括姿态和非语言行为、语言类型等。每一内容差异又包括不同结构的差异:(1)概念差异;(2)自我知觉差异;(3)偏好和态度差异;(4)行为差异。心理学家提出过三个理论模型来解释性别差异:111生物模型最早持

3、此种生物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其生物模型认为我们观察到的男女行为的性别差异反映的是生理上的差异。近期的实验研究包括对双胞胎人格特质遗传性[3]方面的研究,以及荷尔蒙-化学物质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等。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欲和攻击性方面的性别差异是由于性激素的差异引起的。该模型还假定染色体的差异使得女性表现出与男性有别的人格特征,如女性更压抑、更焦虑。如果把性别差异归于生物性因素的话,需符合四个标准:1)儿童早期有性别差异的出现,因为早期较少受社会经验干扰,儿童更多表现出的是生物特征;2)差异必须是普遍的,若每种文化

4、都能看到不同性别的行为差异,而且许多文化中的性别刻板观念是相似的,说明这些差异中有生物性成分;3)它也要跨种属,如果在与人类相近的动物种属中也有类似的差异存在,就更能支持生物性因素的论点。4)与荷尔蒙的关系,看这种差异是否与荷尔蒙呈正比。根据以上标准,攻击性可被视为由生物性因素造成的有性别差异的行为。112社会文化模型①本文于1997209219收到,修改稿于1998205229收到。—32—心理学动态1998年社会文化模型认为性别差异是直接由社会和文化因素引起的。这类模型中的一个例子是期待模型,即社会和文化因素最终会形

5、成性别成见,人们会顺从于社会对个体的期待,把社会的期待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另外社会文化因素如性别成见会使男性和女性对[3]不同的社会行为持不同的价值取向113生物社会模型生物社会模型承认社会文化模型对性别差异的解释是合理的,但生物和与进化有关的因素仍然可以直接导致性别差异。因为基于社会分工的社会角色在前工业社会是两性身体差异的结果,身体上的差异包括体格、力量以及解剖学上的差异。男性从事狩猎、建筑等,女性则抚养孩子,传统的男女的工作角色在前工业社会是有其生存适应意义的。而在当今的技术时代,身体差异已不那么重要。现在的性

6、别差异更多的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但仍留有以前时代的痕迹。生物社会模型认为生物和社会文化因素都是性别差异的原因,社会因素会放大内在的性别差异。2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儿童的性别角色是怎样发展的?心理学家作出了以下的理论解释:21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是行为主义,但这个阵营中也有分歧:Mischel认为性别角色只是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其行为学习的机制同其它的社会行为一样,男女孩的行为由强化或惩罚而形成,这种观点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一脉相承,即都强调直接强化学习;Bandura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则承认内部心理过

7、程很重要,强化和惩罚不会自动生效,其效果是通过期待的建立而发生的。他强调间接学习,间接学习包括两个过程: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Bandura认为注意、记忆、动机变量等因素影响观察和模仿的结果。其理论预测儿童更注意同性别的模式,原因是他们模仿同性别的行为受到正强化。一旦行为模式被储存到记忆中,模仿就依赖儿童的行为复制能力以及复制行为的动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行为受情境制约,同一儿童在不同情景中会有很不同的行为表现,如一个儿童可能在家很有攻击性,而在幼儿园攻击行为则很少,这也是学习的结果。总之,行为主义和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家把性别

8、角色当作一套行为反应,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由强化和惩罚形成,性别角色的基础是社会环境而非机体,如果学习条件变化了,行为也可很快变化。21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儿童的性别概念而非行为。21211Kohlberg的理论Kohlberg的基本观点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是最早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