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囚徒困境”谈起

从“囚徒困境”谈起

ID:11673441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从“囚徒困境”谈起_第1页
从“囚徒困境”谈起_第2页
从“囚徒困境”谈起_第3页
从“囚徒困境”谈起_第4页
从“囚徒困境”谈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囚徒困境”谈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囚徒困境”谈起——全球环境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述评【作者】肖巍【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科部【正文】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人类活动和环境公共物品的供需关系上往往无能为力,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原则地说,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各国必须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在合作的基础上谋求集体理性的解决之道。本文拟从一个著名的博弈论案例出发讨论这个问题。(一)由于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运作,人们普遍认为个体看似无规则的经济行为,通过市场关系的调节作用,总体上将呈现出一个比较合理

2、的结果。在古典经济学看来,每个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对自己利益有最好的判断,亦无不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但其总的效果是社会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配置,客观上增进了社会的福利;而推动人类命运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就是贯穿于此的基本理念。通过市场导向集体有序,固然皆大欢喜,但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失灵”,特别是个体深思熟虑的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后果,就是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从日常生活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经济人”(指受经济理性驱使,根据趋利避害原则行事的“人”;扩大到任何经济实体、利益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之间斤斤计较

3、、以邻为壑,乃至发生冲突而两败俱伤的例子亦屡见不鲜。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工业化和国际分工使各“人”扮演的角色逐渐到位,但同时也正由于他们各行其是,互不合作,竟使人类陷入诸如全球环境退化的困境之中。作为博弈论的一个经典例子,“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A.W.Tucker,约1950)就描述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是怎样陷入自己埋设的困境的。简单地说,所谓“囚徒困境”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两个被怀疑有罪但证据不足的囚徒,被地方检察官分别告知:如果两人都不坦白,他们将以携带作案工具而被指控

4、,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了,他们将被各判处5年徒刑;但如果其中一人坦白了,而另一人不坦白,坦白者开释,而不坦白者将被判处10年徒刑。这两个囚徒面临是否坦白的对策选择(alternative)或博弈。作为囚徒甲,他的推理如下:假设乙坦白了,我不坦白,我将被判10年;我也坦白,只判5年;假设乙不坦白,我也不坦白,我也要被判1年;我若坦白了,则被获释。所以,无论乙坦白与否,选择坦白对“我”都比较有利,这是甲的理性选择。囚徒乙也完全可以作出同样的推理。结果他们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坦白,陷入了一个困境(显然,都选择不坦白对他们更

5、有利;这里具体判刑几年并不重要,关键是囚徒可以理性地排出有利组合的次序,但如坦白与否的待遇相当接近,有人可能会尝试冒险)。造成囚徒困境的预设包括:一、每个囚徒必须知道博弈规则及其后果;二、每个囚徒必须是理性的,即总可以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譬如一个不那么理性的囚徒就很可能径直选择不坦白),这是最重要的;三、囚徒之间必须相互隔离,不可订立攻守同盟,亦无法获悉对方的选择倾向。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弱化这些预设困境仍然成立。首先,困境绝不限于“囚徒”,任何谋求对自己有利的理性双方(可用经济人或理性人代之)都可能陷入其中;“囚徒

6、”也不限于两个,涉及多方的博弈可能复杂一些,但那不过是“大规模的”(largescale)囚徒困境;甚至“囚徒”之间是否联络,有否订立攻守同盟也不重要,因为只要这些协议没有约束力,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不背信弃义。(有关“囚徒困境”的讨论可参见李伯聪、李军:《关于囚徒困境的几个问题》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第4期)类似的大大小小困境可谓俯拾即是,“三个和尚没水吃”、“价格战”、“军备竞赛”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囚徒事例,谁都想占便宜,结果谁也占不到便宜,或占到便宜的效用相互抵消了。这些行为又被称为“理性的无知”(ratio

7、nalignorance),它表明“利己之心是如何导致不合作的、污染的和扩军备战的世界——一种恶劣、野蛮和使生命短促的生活方式”。([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926页)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坦白”(相当于囚徒之间的不合作)仅仅对囚徒双方不利,对检察官、对社会反而是某种合作,是有利的。但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大监狱”,我们大家就都是“囚徒”,便没有这个区别了。因此如果把“囚徒”理解成“经济人”,把“坦白”换成“污染”,可以发现许多环境问题其实就是这样造成的:“第一

8、,许多可再生资源都不归私人拥有,所以存在着许多个实际上的或潜在的使用者;第二,每个个人都有利用更多的资源的积极性,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个人利润。这就是支配策略问题;第三,如果所有用户都以这种方式行为,资源就会面临过度开发的风险;第四,由于这种对背叛行为的刺激作用,任何协议的风险都是不稳定的。”([英]载维·皮尔思、杰瑞米·沃福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