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ID:11752440

大小:1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_第1页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_第2页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_第3页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_第4页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义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共8页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第一节黄庭坚的诗歌一、黄庭坚的生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人称黄豫章、黄九•出身书香之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诗学杜甫;舅父李常(字公择)为诗人、藏书家。•江西分宁(江西修水)人。有《山谷集》“山谷道人”的由来•23岁中进士,长期做地方官。•元丰三年(1080),游舒州(今安徽安庆)潜山山谷寺。喜山谷林泉胜景,遂号“山谷道人”。•思想以儒家为核心,兼受佛道影响。•为苏轼密友,因被视作旧党,党

2、争中随之起伏。•先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后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晚年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州),61岁死于宜州。•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意境,凿石引水为池,曰“流杯池”(今宜宾市郊北)“流觞曲水”为宜宾八景之一。二、黄庭坚的文学成就•诗、词、文兼擅。诗歌最突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以诗为苏轼所欣赏,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同出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长于书法,与苏轼、米芾fú、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三、黄庭坚诗歌的主要内容•传世诗歌一千九百多首。虽

3、一生宦游,但与现实保持距离,以诗歌书法为乐;8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共8页对社会的了解远不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性格沉着、孤芳自赏,能在逆境中自我解脱。•反对以诗直接干预现实生活,提倡温柔敦厚诗风。•《答洪驹父书》(洪刍,黄庭坚长妹之子)——批评苏轼,“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书王知载<朐qú山杂咏>后》——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诤zhēng于廷,怨愤诟gòu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仕不遇而不怒,人不知而独乐……”•诗歌内容:多感时抒怀,怀念亲友,描写山水

4、,题咏书画;•精神:文人书卷气,而非社会现实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题材类别(1)感时抒怀——描写孤傲的精神世界,表现与社会的矛盾及解脱。如:《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2)题画、论诗、咏物之作表现出高度的艺术修养,从侧面展示其节操、胸襟及闲适趣味。如《题竹石牧牛》题竹石牧牛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四、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以诗法为核心1、目的:创新•摆脱西昆派诗风,在

5、唐诗之外另辟新境。•“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赠谢敞王博喻高哉孔孟如秋月,万古清光仰照临。千里特来求骥马,两生于此敌南金。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废轸断弦尘漠漠,起予惆怅伯牙琴。2、途径——学习前人,追求“生新”(1)学习前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2)追求生新——章法、句法、字法、用典、音律等方面•造拗(ào)句,押险韵,作硬语•“生新瘦硬”、挺

6、健峭拔的艺术追求8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共8页句法•学习杜甫,多用拗句–拗,ao四声,违逆,发音不顺口。–拗体:不依绝句、律诗常格而加以变换,有时变第二、四、六字,但多变用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有拗必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平字用了仄,下句该仄的字就用平,以使音律和谐–改变诗句的语序组织;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不平衡,奇峭倔强举例一:黄庭坚《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句中,“自”字应平而仄;“多”字应仄而平举例二:黄庭坚《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心犹未死杯中物

7、,春不能朱镜里颜”两句平仄合乎规矩,但是“一——三——三”的音步节奏奇兀反常章法——注重篇章结构的奇变。或者跳跃,或者反折;绝少连绵衔接、顺畅成文字法、用典——去陈反俗;特别表现在使用典故方面;多从冷僻书籍中引用典故;寻常典故则尽量出人意料、灵活变用险韵——用艰僻字作为韵脚,且化艰僻为平妥;人觉其险,却又觉无凑韵之弊;以之炫奇3、创作经验的集中体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点铁成金”——出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

8、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夺胎换骨”——始见宋人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一般认为,“点铁成金”是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是师前人之意。后人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批评:•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