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

ID:1179422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新教材“读”的几点思考杨庭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一些语文教学专家也提出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保证读的时间。读书读书,读当然很重要,不过,在一片读的大好形势中,有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一、默读是否过早以往教材一般都在二年级才提出“学习默读”,新教材在一下年级就要求学生默读,是否过早、恰当?首先,“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新教材虽然课文比较长,阅读量大,表面上看朗读能力似乎应高于以往的学生,但是课文长,识字多也落下了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能还不如以往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默读,没有实际效果。其次,新教材识字量大,上课时忙着识

2、字、读通课文——这必须要朗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默读。再次,默读在学习课文当中主要用于理解文章内容,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不提倡讲解分析课文,默读在此好似无用武之地。不过,默读毕竟是平时生活中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它阅读速度比朗读快,并有利于边读边想,获取信息。它是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的主要阅读方法。所以,本人觉得如要在一年级学习默读,最好在课外进行,可以单独设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默读,省得在课内为默读而默读。而专设阅读课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二、齐读很有必要齐读由于容易造成唱读,隐蔽一些学困生,不利于学生个人情感的发挥,而被人认为“不宜”

3、。本人认为,齐读也有很多好处,不能因噎废食。特别是一年级,生字多,课文长,一部分学生在读中受阻,被生字缠得阅读兴趣全无,齐读可创造一种氛围,形成一股气势,使学生感觉不会像单枪匹马时那么累,从而重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提高朗读效率。齐读还可带动学困生参与朗读,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学困生往往阅读能力比较低,独立阅读有困难,让他们自己读时,一个字一个字的“嚼”得吃力,往往等不到他们“啃”完,课堂的下一个环节又要进行下去了。有的学生根本不读,老师过去了,才装装样子,读书的效率不高。如果让别人教他们读,又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利于发挥主动性。而齐读可使他们放松心情,毫无顾忌地加入到读的行列,虽然有的时

4、候是滥竽充数,但这又有何妨,只要他们肯参与,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地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发现朗读技巧,从而逐步提高朗读能力,学会独立阅读。另外,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学习主动性、自我纠错能力不强,齐读便于教师发现问题,集中指导,也便于学生之间在读中相互纠正,相互寻找感觉。三、加强范读可防止唱读唱读是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常见的毛病。学生在齐读中为了读得整齐,互相照应,容易形成整齐划一的拖腔。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可加强范读帮学生找到感觉,掌握方法。这里的范读不单单指教师,也指学生,当然是指称得上读的“模范”的学生,还有配套朗读磁带的专业播音员。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范读形式有以下几种:1.领读。领读

5、者读一句,其他人跟着读一句,也可半句半句或几句几句地领读。读全文一般优秀生领读多一点,重点的段落或难读的地方教师亲自领读。领读示范性强,便于学生模仿。但是也容易使一些学生造成惰性,自己不用心揣摩,完全凭条件反射跟着读,声过即忘。所以在领读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给领读者纠错,看谁模仿得像,谁能比领读者读得更好等,使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朗读中来,提高领读的效果。2.轮读。教师读一句,学生接着读下一句,就这样轮流读。轮读时,教师既同样可起到示范的效果,又节省时间,读时语气连贯,又有助于感情的抒发。轮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领读的不足,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读时可多采用此法。它对读通比较难读的课文、防

6、止唱读有较好的效果。3.伴读。教师伴着学生一起读。教师读得响一点,起到示范领头的作用,学生边读边模仿。伴读往往是在学生读得尚不够要求时教师同步参与进去的。它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在读的过程中调动好各种感觉器官,做到“一官两用”:眼既要看课文有时又要瞄一下老师;耳既要听自己是否读正确又要倾听范读的声音;脑既要领会课文的意思又要揣摩自己的朗读哪些还需改进。这样的同步模仿只要学生用心,效果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带起来,找到感觉。四、提倡多读少背这里的“少背”是针对过程而言,而非结果,是指平时的练习当中要多采用“读”的形式,少用“背”。因为“背”不利于识字。新教材识字量大,学生不

7、容易记住,有的学生课文会背了,却不认识里面的字。多读课文可制造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的机会,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其次,“背”也不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背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句是什么,影响了感情的抒发。有的学生背诵,纯粹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通过多次的声音刺激把课文念顺口了,根本没往脑子里去,背诵时只是按惯性随口念念下去,根本没有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提倡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